|
紅梅三首 / 作者:蘇軾 |
幽人自恨探春遲,不見檀心未吐時。
丹鼎奪胎那是寶,玉人頩頰更多姿。
抱叢暗蕊初含子,落盞穠香已透肌。
乞與徐熙畫新樣,竹間璀璨出斜枝。
|
|
紅梅三首解釋:
紅梅三首
紅梅驚艷,自春初便期待它的盛開。
一位幽人自怨不是春天的到來遲了,
而是仍未見到檀心女子的笑顏。
紅梅花宛如丹鼎所制,是珍貴的寶物;
美麗的女子更加多姿多彩。
花朵初放時,暗藏在花叢中含苞待放;
花珠綻放時,紅梅芬芳已滲入肌膚。
希望將這一獨特景象交給徐熙畫師,
讓他能夠以新樣的竹子,
將這璀璨的景象展現(xiàn)在畫作中。
詩詞的中文譯文和賞析:
紅梅三首
紅梅綻放,自春初便盼望它的開放。
幽居之人自怨不是春天的來遲,
而是檀心女子的笑顏仍未相見。
紅梅花仿佛是神氣之寶,如丹鼎所造;
美麗的女子更加多姿多彩。
花蕾初綻時,暗藏在花叢中含苞待放;
花瓣綻放時,紅梅芬芳已彌漫于皮膚。
希望能將這一獨特景象交給徐熙畫師,
讓他以新穎的方式,將這璀璨景象畫出來。
這首詩詞是蘇軾寫給紅梅花的三首詩,通過描繪紅梅的美麗與絢爛,抒發(fā)了自己對春天的渴望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之情。蘇軾以自比幽人,來突出自己對于春天和檀心女子的期待之感。他將紅梅比作丹鼎,形容其珍貴和寶貴;同時將美麗的女子與紅梅相映成輝,彰顯出女子的多姿多彩。他通過描繪紅梅的開放過程,抒發(fā)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并且希望通過徐熙的畫作,將這美麗的景象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這首詩詞通過對紅梅花的描繪,既傳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期待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又通過紅梅和檀心女子的對比,突出了女子的美麗和姿態(tài)。詩中用詞精確,描寫了紅梅花在盛開過程中發(fā)出的芬芳和美麗,以及對畫家徐熙的期望,給人一種秀麗、清新的感覺,展現(xiàn)了蘇軾敏銳而細膩的觀察力和表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