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退偶題 / 作者:王禹偁 |
吏隱金門祗似閑,退朝窮巷懶開關。
經年不到公卿宅,五日空隨侍從班。
禁漏出花寒歷歷,御泉通市細潺潺。
功名未立年猶少,爭忍攜琴去舊山。
|
|
朝退偶題解釋: 《朝退偶題》是一首宋代王禹偁的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官員退朝后的閑適生活。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吏隱金門祗似閑,
退朝窮巷懶開關。
經年不到公卿宅,
五日空隨侍從班。
禁漏出花寒歷歷,
御泉通市細潺潺。
功名未立年猶少,
爭忍攜琴去舊山。
中文譯文:
官員隱居在金門,宛如閑散之人,
退朝后,懶得打開家門。
多年來,未曾到達高官顯貴的住所,
五天的時間,只是隨從班子的空等。
禁漏聲傳出,花兒已經凋謝,
皇宮的泉水流經市井,細細潺潺。
功名未立,年紀還很年輕,
怎能忍心帶著琴去那座舊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官員退朝后的生活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詩中的金門指的是官員的住所,吏隱金門祗似閑,意味著官員隱居后的生活宛如閑散之人。退朝后,作者懶得打開家門,顯示了他對繁瑣的官場事務的厭倦。
詩中提到作者多年來未曾到達公卿的住所,五天的時間只是隨從班子的空等,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不屑和對官場虛浮的批判。他認為這些榮華富貴并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和幸福。
詩中還描繪了禁漏聲傳出,花兒凋謝的景象,以及御泉流經市井的細潺潺聲音。這些描寫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世事的變遷,與官員的退朝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作者通過這些描寫,表達了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
最后兩句詩中,作者提到自己功名未立,年紀還很年輕,卻不忍心帶著琴去那座舊山。這表明作者對于功名利祿的追求并不強烈,更加注重內心的寧靜和自由。他寧愿選擇退隱山林,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官員退朝生活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官場虛浮和功名利祿的厭倦,以及對自由自在、寧靜生活的向往。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時間流逝和世事變遷的思考,以及對自然和內心世界的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