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皇太后閣六首 / 作者:蘇軾 |
舞羽諸羌伏,銷兵萬匯蘇。
只應黃紙誥,便是赤靈符。
|
|
太皇太后閣六首解釋:
《太皇太后閣六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羽扇舞動,羌族臣民俯伏;
火炬銷毀,數萬士兵匯聚蘇堤;
皇帝黃紙封賜命令,相當于赤靈符的神奇法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神奇的場景,以及其中蘊含的偉大權力和神奇力量。
首先,舞羽諸羌伏,描述了一個舞姿優美的羽扇起舞的場景。羌族是中國古代的少數民族之一,他們的舞蹈以翩翩起舞的動作為特色。這里的羽扇象征著皇權,舞姿俯伏則顯示了臣民對皇權的敬仰和順從。
接下來,銷兵萬匯蘇,描述了士兵集結的壯觀景象。蘇堤是杭州著名的風景線,這里指的是將士們在蘇堤集結的場景。火炬的余煙象征著戰爭的殘酷,萬士兵的匯聚顯示了帝國的威儀。
最后,只應黃紙誥,便是赤靈符,描述了皇帝的詔書和權威。黃紙是古代帝王頒布法令和圣旨的一種紙張,而赤靈符則是神奇的法寶,代表皇權和神威。蘇軾通過將黃紙誥與赤靈符相對照,表達了皇帝的權威和力量。
整首詩詞以表達皇權的威儀和神奇力量為主題,通過描述羽扇舞動和火炬銷毀,展現了皇權的權威。與此同時,將士們在蘇堤集結的壯觀景象,也展現出了帝國的威嚴和力量。最后,黃紙誥和赤靈符的對照,更凸顯了皇帝的權威和神秘力量。
這首詩詞充滿了濃厚的宮廷氣息和皇權意象,展現了蘇軾優雅的辭章和景象描寫能力。同時,通過對皇權和帝國的描繪,也反映了宋代社會的政治格局和文化氛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