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壽寧寺閣 / 作者:王禹偁 |
乘興登虛閣,披襟一望間。
圣朝新日月,亡國舊江山。
柱隔晴虹斷,檐喧夕鳥還。
歸衙不辭晚,吟思白云閑。
|
|
登壽寧寺閣解釋: 《登壽寧寺閣》是宋代詩人王禹偁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登上壽寧寺閣,披襟遠(yuǎn)眺的情景。詩中通過對新朝代和亡國舊時光的對比,表達(dá)了作者對國家興衰的思考和感慨。
詩中的“乘興登虛閣,披襟一望間”描繪了作者心情愉悅,登上高閣之后,他披開衣襟,遠(yuǎn)眺四周。接著,詩中提到“圣朝新日月,亡國舊江山”,通過對新舊時代的對比,表達(dá)了作者對國家興衰的感嘆。這里的“圣朝新日月”指的是當(dāng)時的宋朝,而“亡國舊江山”則指的是前朝的江山已經(jīng)失去。
接下來的兩句“柱隔晴虹斷,檐喧夕鳥還”描繪了景色的變化。柱子擋住了晴天的彩虹,檐下的鳥兒也因夕陽而歸巢。這些景象與作者內(nèi)心的思緒相呼應(yīng),形成了一種寂寥的氛圍。
最后兩句“歸衙不辭晚,吟思白云閑”表達(dá)了作者對歸家的遲延并不在意,他在這里吟詩作賦,思考著白云的閑適。這里的“歸衙”指的是回到官府,而作者選擇了停留在這里,享受寧靜的時光。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景色和內(nèi)心感受的描繪,表達(dá)了作者對國家興衰和個人境遇的思考,同時也展現(xiàn)了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