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庭山 / 作者:王禹偁 |
吳山無此秀,乘暇一游之。
萬傾湖光里,千家橘熟時。
平看月上早,遠覽鳥歸遲。
近古誰真賞,白云應得知。
|
|
洞庭山解釋: 《洞庭山》是一首宋代王禹偁創作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洞庭山,吳山無此秀,
乘暇一游之。
萬傾湖光里,
千家橘熟時。
這首詩詞描繪了洞庭山的美景。洞庭山是位于湖南省洞庭湖畔的一座山峰,王禹偁通過詩詞表達了對這座山的贊美之情。他說吳山(指蘇州吳山)沒有這樣的秀麗景色,暇時乘船游覽洞庭山。在湖光的映襯下,整個山峰仿佛傾瀉在湖中,形成了壯麗的景象。而當千家萬戶的橘子成熟時,更增添了一份豐收的喜悅。
平看月上早,
遠覽鳥歸遲。
詩中描繪了洞庭山的不同景致。作者說從山上平視,可以看到月亮早早地升起,這暗示著清晨的寧靜和美好。而遠望時,可以看到鳥兒歸巢的景象,這意味著夕陽西下,一天的工作即將結束。
近古誰真賞,
白云應得知。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欣賞洞庭山的人們的思考。他問近代的人們是否真正欣賞過這樣的美景,而只有白云才能真正了解洞庭山的美麗。這里的白云可以理解為洞庭山上的云霧,也可以理解為洞庭山的精神所在。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洞庭山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反思了人們對美的欣賞和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