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王墓 / 作者:王禹偁 |
惜哉吳王墓,秦帝嘗開破。
應(yīng)笑埋金玉,千年賈余禍。
不待虎跡銷,已聞鮑車過。
又是驪山頭,炎炎三月火。
|
|
吳王墓解釋: 《吳王墓》是一首宋代王禹偁創(chuàng)作的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吳王墓的景象,表達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逝去王朝的惋惜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惜哉吳王墓,秦帝嘗開破。
應(yīng)笑埋金玉,千年賈余禍。
不待虎跡銷,已聞鮑車過。
又是驪山頭,炎炎三月火。
詩詞的詩意是通過描繪吳王墓的破敗景象,表達了對歷史的反思和對昔日輝煌的懷念之情。詩中提到吳王墓曾被秦帝開破,暗示了歷史的更迭和王朝的興衰。作者感嘆吳王墓中埋葬的金玉之物,如今已成為千年的賈余禍,意味著這些財富已經(jīng)失去了它們曾經(jīng)的價值和意義。
詩中還提到即使虎跡已經(jīng)消失,但仍然能聽到鮑車經(jīng)過的聲音,這暗示了歷史的痕跡和傳說的延續(xù)。最后兩句描述了驪山頭的景象,炎炎三月的火焰象征著昔日的繁榮和輝煌。
這首詩詞通過對吳王墓的描繪,表達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逝去王朝的惋惜之情。它通過景物的描寫和象征的運用,展現(xiàn)了歷史的變遷和王朝的興衰,讓讀者感受到時間的流轉(zhuǎn)和人事的更迭。同時,詩中的意象和音韻的運用也增添了詩詞的藝術(shù)美感,使讀者在欣賞中領(lǐng)略到歷史的厚重和詩人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