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獻翰林宋舍人 / 作者:王禹偁 |
金鼎鹽梅偶未和,位高猶說野情多。
宮墻月上開琴匣,道院風清響藥羅。
留客旋燒含露筍,倩僧教種耐霜莎。
孤寒知有為霖望,未忍江頭釣淥波。
|
|
寄獻翰林宋舍人解釋: 《寄獻翰林宋舍人》是宋代王禹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金鼎鹽梅偶未和,位高猶說野情多。
宮墻月上開琴匣,道院風清響藥羅。
留客旋燒含露筍,倩僧教種耐霜莎。
孤寒知有為霖望,未忍江頭釣淥波。
中文譯文:
金鼎鹽梅偶未和,位高猶說野情多。
宮墻月上開琴匣,道院風清響藥羅。
留客旋燒含露筍,倩僧教種耐霜莎。
孤寒知有為霖望,未忍江頭釣淥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王禹偁的一種閑適自在的生活態度。詩的開頭,金鼎和鹽梅是兩種不同的物品,暗喻作者與世俗的繁瑣事務并未完全和諧相處,但他的地位高,仍然能夠表達自己對自然野趣的熱愛。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宮墻上的月光照亮了琴匣,道院中的風清揚起了藥羅的聲音。這里通過描繪宮墻和道院的景象,表達了作者追求寧靜和清凈的心境。
下一句提到留客旋燒含露筍,倩僧教種耐霜莎。這里描繪了作者與客人一起品嘗新鮮的筍,并請僧人教他種植耐寒的莎草。這表達了作者對友情和學習的珍視,同時也暗示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孤寒生活的理解和對未來的期望。他明白自己的孤獨和寂寞,但他仍然忍不住對江頭的淥波垂釣的向往。這里既有對自然景色的向往,也有對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友情和自由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他對清凈寧靜生活的追求。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動,詩詞傳達了一種閑適自在的生活態度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