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山橫翠幛,落月淡孤燈”是出自《蘇軾》創(chuàng)作的“太白山下早行至橫渠鎮(zhèn)書崇壽院壁”,總共“4”句,當前“亂山橫翠幛,落月淡孤燈”是出自第2句。
“亂山橫翠幛,落月淡孤燈”解釋: 首先,《亂山橫翠幛,落月淡孤燈》是一首描繪山水、月光和孤燈場景的古詩。每一句都富有畫面感: - "亂山橫翠幛",描繪了連綿起伏的山巒,翠綠的樹林猶如一幅展開的畫卷。 - "落月淡孤燈",夜幕降臨,明亮的月亮逐漸西沉,留下的是微弱、孤獨的燈光,給人以寧靜而深遠的感覺。 創(chuàng)作背景方面,蘇軾(1037-1101)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書法家和畫家。這首詩可能是在早行至橫渠鎮(zhèn)后,在崇壽院壁上題寫的一首即景抒懷之作。 評價方面,這句話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山水夜色的壯美與深沉,充分體現(xiàn)了蘇軾詩歌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的特點。無論是對自然美景的贊美,還是對人生哲理的寓言,都讓人回味無窮。
查看完整“亂山橫翠幛,落月淡孤燈”相關詩詞以及介紹... >>
上一句:亂山橫翠幛,落月淡孤燈 的上一句
下一句:亂山橫翠幛,落月淡孤燈 的下一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