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穆公墓 / 作者:蘇軾 |
橐泉在城東,墓在城中無百步。
乃知昔未有此城,秦人以泉識公墓。
昔公生不誅孟明,豈有死之日而忍用其良。
乃知三子徇公意,亦如齊之二子従田橫。
古人感一飯,尚能殺其身。
今人不復見此等,乃以所見疑古人。
古人不可望,今人益可傷。
|
|
秦穆公墓解釋:
《秦穆公墓》是蘇軾的作品,描寫了秦穆公的墓地以及對古人的反思。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橐泉在城東,墓在城中無百步。
乃知昔未有此城,秦人以泉識公墓。
昔公生不誅孟明,豈有死之日而忍用其良。
乃知三子徇公意,亦如齊之二子従田橫。
古人感一飯,尚能殺其身。
今人不復見此等,乃以所見疑古人。
古人不可望,今人益可傷。
詩意:
《秦穆公墓》通過描述秦穆公的墓地,表達了對古人的敬仰與反思。詩中提到了橐泉、城墻和秦穆公的后裔,揭示了古代人們對于歷史的重視和對先賢的崇敬。蘇軾通過對古代人物的贊美和對當代人的批評,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對過去時代的向往。
賞析:
《秦穆公墓》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秦穆公的墓地。橐泉位于城東,而墓地就在城中,僅相隔不到百步之遠。這種安排讓人感到驚訝,也反映了秦人對秦穆公的深深敬仰。詩中提到了秦穆公對待孟明的寬容和對三子徇公意的贊許,與齊國的兩位子爵田橫的忠誠相對照。通過這些對歷史人物的描述,蘇軾表達了對古人的感慨和敬佩。
詩的后半部分則呈現了蘇軾對當代社會的批評。他指出古人為了一份飯菜都能忍受死亡,而現代人卻不再具備這種精神,反而對古人持懷疑態度。這種對古人的懷疑和對現代人的失望,表達了蘇軾對社會風氣的憂慮。他認為現代人不再具備古人的高尚品質,這使得對古人的景仰愈發珍貴,同時也讓現代人愈發令人傷感。
整首詩通過對秦穆公墓和古人的思考,展示了蘇軾對于歷史和現實的反思。詩中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對古人的贊美和對現代人的批評,表達了對過去時代的向往和對現實社會的失望,給人以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