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州歌九十八首 / 作者:汪元量 |
丙子正月十有三,撾鞞伐鼓下江南。
臯亭山上青煙起,宰執相看似醉酣。
|
|
湖州歌九十八首解釋: 《湖州歌九十八首》是宋代汪元量所作的詩詞,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丙子正月十有三,
撾鞞伐鼓下江南。
臯亭山上青煙起,
宰執相看似醉酣。
詩意:
這是宋代汪元量的《湖州歌九十八首》中的一首。詩人描繪了一個春天的景象。在丙子年(宋代官歷的一個年份)正月的十三日,撾鞞擊鼓的聲音傳遍了江南地區。臯亭山上升起了青煙,而當時的宰執官員們看起來宛如醉酣。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勾勒出了春天的景色和人們的歡樂氛圍。詩人通過描繪丙子年正月十三日的場景,表現了春天的喜慶和生機盎然的景象。
"撾鞞伐鼓"是指打擊鞞和鼓,鞞是一種古代打擊樂器,而鼓是一種常見的樂器。這一行描述了熱鬧的氣氛和喜慶的場景。
"臯亭山上青煙起"描繪了山上升起的青煙。青煙可以被理解為山上的煙霧或者是遠處的煙塵,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這里的山,可能指的是湖州地區的一座山峰。
"宰執相看似醉酣"描寫了當時的宰執官員們看起來宛如醉酣的樣子。這種描述可以理解為他們沉浸在春天的氛圍中,放松心情,享受春天的喜悅。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勾勒出了春天的喜慶景象和人們的歡樂氛圍,展現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通過描繪春天的場景和人們的情緒,詩人傳達了對生命和自然的贊美,以及對歡樂和熱鬧氛圍的向往。整首詩簡短而精練,詩意明確,給人以歡快的感受,展示了宋代文人對春天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