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州歌九十八首 / 作者:汪元量 |
兀兀篷窗坐似禪,景州城外更凄然。
官河宛轉無風力,馬曳驢拖鼓子船。
|
|
湖州歌九十八首解釋: 《湖州歌九十八首》是宋代詩人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兀兀篷窗坐似禪,
在湖州城外的高樓窗前,我靜靜地坐著,宛如禪修者一般。這里的“兀兀”形容高樓的孤高和寂靜,給人一種靜謐安詳的感覺。
景州城外更凄然。
湖州城外的景色更加凄涼悲涼。這里的“凄然”表達了一種憂愁、蒼涼的情緒,給人一種悲涼的感受。
官河宛轉無風力,
官河蜿蜒曲折,沒有一絲風力。這里的“宛轉”形容官河彎曲的地勢,同時也暗示著一種停滯不前的狀態。
馬曳驢拖鼓子船。
馬拉著驢,拖著一艘載滿鼓子的船。這里的描寫突出了一種貧困、艱辛的生活場景,給人一種樸素、真實的感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湖州為背景,通過描繪城外的景色和生活場景,表達了一種凄涼、貧困的情緒。詩中的高樓窗前坐者如禪修者,靜謐的氛圍與景外的凄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城市生活的孤寂和壓抑。官河無風,船只被馬和驢拉拖,揭示了人們的生活艱辛和貧困。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刻畫了湖州城外的景色和人們的生活狀況,展現了宋代社會中普通人民的真實生活,呈現了一幅樸素而真實的畫面。
這首詩通過對景色和生活場景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思考。同時,它也可以引發讀者對社會貧困、城鄉差距等問題的思考,反映了宋代社會的某種社會底層的生存狀態。通過簡約而富有力量的語言,詩人成功地傳達了自己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人民生活的關懷,使讀者在品味詩意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歷史時代的某種共鳴和情感共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