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茶 / 作者:蘇軾 |
松間旅生茶,已與松俱瘦。
茨棘尚未容,蒙翳爭交構。
天公所遺棄,百歲仍稚幼。
紫筍雖不長,孤根乃獨壽。
移栽白鶴嶺,土軟春雨后。
彌旬得連陰,似許晚遂茂。
能忘流轉苦,戢戢出鳥咮。
未任供臼磨,且可資摘嗅。
千團輸大官,百餅銜私斗。
何如此一啜,有味出吾囿。
|
|
種茶解釋:
《種茶》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他種植茶樹的心境和對茶的品味。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松間旅生茶,已與松俱瘦。
茨棘尚未容,蒙翳爭交構。
天公所遺棄,百歲仍稚幼。
紫筍雖不長,孤根乃獨壽。
移栽白鶴嶺,土軟春雨后。
彌旬得連陰,似許晚遂茂。
能忘流轉苦,戢戢出鳥咮。
未任供臼磨,且可資摘嗅。
千團輸大官,百餅銜私斗。
何如此一啜,有味出吾囿。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種植茶樹的過程和他對茶的感悟。詩人將茶葉比作在松樹之間生長的旅人,它們與松樹一起苗條纖瘦。茶樹尚未完全成長,還被叢生的荊棘所遮擋,但它們爭相生長,相互交織。盡管茶樹被上天所遺忘,但即使經過百年,它們仍然保持稚嫩的狀態。即使紫色的嫩芽還沒有完全成長,孤立的茶根依然獨自壽命延長。茶樹被移植到白鶴嶺,土壤柔軟,經過春雨的滋潤后茶樹迎來了連綿的陰雨,看似能夠茂盛地生長。茶樹能夠忘卻流轉和辛勞,靜靜地在鳥詠聲中生長。雖然茶樹尚未用于磨制茶末的研磨,但它的嫩芽可以拿來品味。詩人借茶的比喻,表達了對世俗中權力斗爭的厭倦,希望能夠在自己的園地中品味到純粹的滋味。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茶樹的描繪,表達了蘇軾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茶樹被比作旅人,與松樹共同生長,象征著自然界萬物的相互依存和共生。茶樹的成長過程與詩人對流轉和辛勞的遺忘相呼應,傳遞了一種超越塵世紛擾、追求內心寧靜的情感。詩中所描繪的茶園環境和種植過程,給人以清新、寧靜的感覺,使人欣賞到自然的美好。通過茶的象征意義,詩人抒發了對繁雜世事的疲倦和對純粹、寧靜生活的向往。整首詩詞構思巧妙,用意深遠,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