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州江下夜起對月贈邵道士 / 作者:蘇軾 |
江月照我心,江水洗我肝。
端如徑寸珠,墮此白玉盤。
我心本如此,月滿江不湍。
起舞者誰歟,莫作三人看。
嶠南瘴毒地,有此江月寒。
乃知天壤間,何人不清安。
床頭有白酒,盎若白露漙。
獨醉還獨醒,夜氣清漫漫。
仍呼邵道士,取琴月下彈。
相將乘一葉,夜下蒼梧灘。
|
|
藤州江下夜起對月贈邵道士解釋:
《藤州江下夜起對月贈邵道士》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月照我心,江水洗我肝。
端如徑寸珠,墮此白玉盤。
我心本如此,月滿江不湍。
起舞者誰歟,莫作三人看。
嶠南瘴毒地,有此江月寒。
乃知天壤間,何人不清安。
床頭有白酒,盎若白露漙。
獨醉還獨醒,夜氣清漫漫。
仍呼邵道士,取琴月下彈。
相將乘一葉,夜下蒼梧灘。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夜晚,蘇軾賦予江月和江水一種超越現實的象征意義,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感慨和思考。詩人通過江月和江水來比喻自己的內心世界,江月照耀在他的心靈深處,江水洗凈他的肝臟,這象征著月光的洗滌和凈化能力。他認為自己的內心本來就應該如此純凈,而月光的照耀使得江水不再湍急,表達了詩人對內心的寧靜和安逸的向往。
詩中提到的起舞者誰歟,莫作三人看,暗示了詩人希望自己能夠獨自舞動,不受他人干擾,展示自己內心的情感和境界。接下來的嶠南瘴毒地,有此江月寒表明即使在生活環境惡劣的地方,也能有如此美麗的江月存在,詩人由此感悟到在天地間,沒有誰不可以擁有清凈和安寧。
詩末提到床頭有白酒,盎若白露漙,詩人在夜晚飲酒,感受夜氣的清涼和寧靜。他呼喚邵道士一起來,取琴在月下彈奏,表達了對友誼和共同欣賞美好事物的渴望。最后,詩人想象兩人乘坐一片葉子,在夜晚的蒼梧灘上蕩漾,這是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
賞析:
《藤州江下夜起對月贈邵道士》是蘇軾以詠物抒情的方式,通過對江月和江水的描繪,表達了他對內心純凈、寧靜境界的追求。詩人以婉約的筆觸,將自然景物賦予一種超越現實的意義,表達了對內心凈化和遠離塵囂的渴望。詩中的意象清新自然,情感真摯,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回味之感。
詩中的起舞者誰歟,莫作三人看,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的追求,希望能夠在內心的世界中獨立自主地舞動,不受他人干擾。嶠南瘴毒地,有此江月寒的描寫,則在對比中展現了內心的安寧與外界的困擾。詩人通過這樣的對比,表達了對清凈和寧靜的向往,同時也啟示讀者,即使身處逆境,也可以在內心尋找到安寧與平靜。
詩末的床頭有白酒,盎若白露漙,表現了詩人在夜晚的恬靜氛圍中,通過飲酒來增添心靈的愉悅與舒暢。他呼喚邵道士一同欣賞月色,取琴彈奏,彰顯了友誼和共同欣賞美好事物的情感。最后的乘一葉夜下蒼梧灘,則展示了詩人超脫塵世的意境,以想象的方式逃離現實的束縛,追求內心的自由和悠然。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婉約、清新的筆觸,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內心情感的表達,寄托了詩人對內心凈化、遠離塵囂的渴望。詩中的意象豐富,情感真摯,給人以深思和回味之感,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