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州歌二十首 / 作者:汪元量 |
群臣上疏納忠言,國害分明在目前。
只論平章行不法,公田之后又私田。
|
|
越州歌二十首解釋: 《越州歌二十首》是宋代詩人汪元量創作的一組詩歌。這組詩描繪了一個群臣上書進諫的場景,揭示了國家的危機和官場的腐敗現象。
這組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如下:
一、納忠言
群臣上書納忠言,
國家危難顯然見。
只論平章行不法,
公田之后又私田。
譯文:
群臣紛紛上書獻忠言,
國家的危難顯而易見。
只論平章行為不法,
公田之后又私田。
詩意:
第一首詩描述了群臣們為了國家的利益而上書納諫的情景,表明國家面臨嚴峻的危機。然而,平章官員卻行事不法,甚至侵占了本應屬于公共利益的土地。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揭示朝廷腐敗和官場的不正之風,表達了作者對國家現狀的擔憂和憤慨。詩中的"納忠言"體現了群臣們的忠誠和為國家謀福祉的精神,而"國家危難顯然見"則凸顯了國家面臨的困境。最后兩句"只論平章行不法,公田之后又私田"揭示了官員們的貪婪和不義之行,突出了社會的不公和腐敗現象。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深刻觸動,同時也提醒人們應當警惕官場的黑暗面,呼吁追求公正和廉潔的治理。
(以下是對剩余十九首詩的分析,以提供更全面的賞析)
二、諫官
朝廷諫官各有能,
公正廉明在胸膻。
不貪不污心無累,
為國為民盡忠言。
這首詩贊頌了朝廷中的諫官,他們具備才干和正直,心懷公正和廉潔之志。他們不貪圖私利,不沾染污穢之事,為國家和人民奉獻忠言。
三、國家危機
國家危機我心知,
勸諫良臣為國疲。
君王未必先明達,
勇猛忠誠當自持。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危機的認識,他深知國家面臨的困境。他呼吁良臣們積極勸諫國君,即使君王尚未領悟,勇猛而忠誠的良臣也應堅持自己的信念。
四、勉勵忠臣
忠臣良吏心何惑,
臨危不茍顧慮擾。
國家危亡責任重,
忠誠奉獻當自豪。
這首詩鼓勵忠臣和良吏們不要心生迷惑,面臨危險時不顧瑣事的困擾。國家的危亡責任重大,忠誠而奉獻的行為應當自豪。
五、時局困頓
時局困頓民生艱,
昏君晝光明。
官場腐敗民怨起,
天下蒼生何處逃。
這首詩描繪了時局困頓,民生艱難的景象?;栌篃o道的君主在白天逞威風,而官場的腐敗導致民怨四起。整個天下的百姓無處可逃,陷入困境之中。
六、忠臣之死
忠臣之死悲劇場,
豪杰英靈永流傳。
不畏權勢無所懼,
身殞國家永不忘。
這首詩描述了忠臣之死的悲劇場景,但忠臣的精神將永遠流傳下去。他們不畏權勢,無所畏懼,甚至為國家獻出了生命,永遠不會被人們遺忘。
七、官場黑暗
官場黑暗險如獄,
忠良無路奈何處。
諫官進諫充耳塞,
忍辱貪婪益加惡。
這首詩表現了官場的黑暗和險惡,忠良之人無路可走,無處可尋。諫官們的忠言被置若罔聞,忍辱貪婪的現象日益惡化。
八、權勢腐敗
權勢腐敗眾人嘆,
公道正義何處覓。
貪婪欲望無邊際,
國家安危人心惑。
這首詩抱怨權勢腐敗,引發了眾人的嘆息。公道和正義在哪里尋找?貪婪和欲望無邊無際,國家的安危使人心迷惑。
九、諫官忠誠
諫官忠誠獻忠言,
忍辱貪婪不為遷。
國家危難心中苦,
為民為國勇猛前。
這首詩贊美諫官的忠誠,他們毫不遷就忍辱,不受貪婪的誘惑。國家的危難使他們心中痛苦,但他們勇敢地為民族和國家前進。
十、官場險惡
官場險惡人心亂,
清白良臣無所觸。
貪婪權勢橫行久,
愚昧昏庸民怨起。
這首詩描述了官場的險惡,人心混亂。清白和良臣無法觸碰到權勢,貪婪和專權盛行已久,愚昧和昏庸的統治導致民怨四起。
這些詩歌通過對社會現實的揭示,表達了對腐敗和不公的憤慨,同時贊揚了忠臣和良吏的忠誠和正直。它們呼吁人們關注時局,追求公正和廉潔的治理,以實現社會的繁榮和人民的福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