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誰所種,少長與我齒”是出自《蘇軾》創作的“柏”,總共“22”句,當前“當年誰所種,少長與我齒”是出自第5句。
“當年誰所種,少長與我齒”解釋: 詩句"當年誰所種,少長與我齒"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1037-1101)的詩作《柏》,這是一首感慨自然生長、人事代謝的詩。 首先看詩句的含義。前兩句“當年誰所種”是在問當時是誰種下了柏樹。后兩句“少長與我齒”,意思是說無論年少還是老去,我和這些伴隨成長的老柏都有了歲月的痕跡,牙齒(生命的象征)也是我們共同的記憶。 創作背景:蘇軾早年生活安定,有暇關注自然生長現象,表達了對生命、時間的深刻感悟。 評價:這句話形象生動,富有哲理。它以柏樹的生命力和陪伴成長的過程,寓意人生的輪回、歲月的痕跡。蘇軾的才情和他對生命的深沉思考在這句話中得到了充分展現。
查看完整“當年誰所種,少長與我齒”相關詩詞以及介紹... >>
上一句:當年誰所種,少長與我齒 的上一句
下一句:當年誰所種,少長與我齒 的下一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