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孟郊詩二首 / 作者:蘇軾 |
我憎孟郊詩,復作孟郊語。
饑腸自鳴喚,空壁轉饑鼠。
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
有如黃河魚,出膏以自煮。
尚愛銅斗歌,鄙俚頗近古。
桃弓射鴨罷,獨速短蓑舞。
不憂踏船翻,踏浪不踏土。
吳姬霜雪白,赤腳浣白紵。
嫁與踏浪兒,不識離別苦。
歌君江湖曲,感我長羈旅。
|
|
讀孟郊詩二首解釋:
《讀孟郊詩二首》是蘇軾寫的兩首詩,描述了他對孟郊詩歌的態度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我憎惡孟郊的詩,
卻寫下了孟郊的語言。
饑腸自鳴喚,
空壁轉饑鼠。
詩是真實流露的情感,
一出來就引發愁悶。
就像黃河的魚,
被自己的油煮熟了。
盡管我還喜歡銅斗的歌謠,
但卻被認為俗氣,頗有古風。
像是桃弓射鴨罷了,
只能孤獨地快速舞蹈,
不擔心船翻,
踏浪不踏土。
吳姬白皙如霜雪,
赤腳浣洗白絹。
嫁給了踏浪的兒郎,
卻不知道別離的苦楚。
唱起你的江湖曲,
喚起我長久的流浪之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反映了蘇軾對孟郊的詩歌以及自身的感受和思考。蘇軾表示自己本來不喜歡孟郊的詩,但卻不得不寫出類似孟郊的詩句。他形容自己像是饑腸自鳴喚的饑鼠,被空壁困住,無法得到滿足。詩歌從他的內心深處流露出來,也引發了他內心的愁悶和不安。他用黃河的魚被自己的油煮熟來比喻自己,意味著他的創作像是自我煎熬。
蘇軾接著提到自己仍然喜歡傳統的音樂,如銅斗的歌謠,但這些歌謠卻被認為是俗氣的,與古代的風格相近。他把自己比作桃弓射鴨,只能獨自快速地舞蹈,無法與他人共享樂趣。
然而,蘇軾并不擔心自己的船翻,他選擇踏浪而不是踏土,意味著他不懼怕風險和困難,堅持自己的詩歌創作。他描繪了吳姬的美麗,用赤腳浣洗白絹來形容她的清白。他娶了踏浪的兒郎,但卻不知道分離的痛苦。
最后,蘇軾唱起自己的江湖曲,喚起了他長期以來的流浪之情。這首詩表達了蘇軾對自己的創作和生活的矛盾感受,同時也體現了他對自由、追求和流浪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