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干墓 / 作者:汪元量 |
衛州三十里,荒墩草無數。
忽聽路人言,此葬比干處。
下馬拊石碑,三嘆不能去。
斐然成歌章,聊書墓頭樹。
我吊比干心,不吊比干墓。
世間賢與愚,同盡成黃土。
斯人亦人爾,千千萬萬古。
|
|
比干墓解釋: 《比干墓》是宋代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作者在衛州附近的一處墓地,意外聽聞這里是古代忠臣比干的葬地,作者下馬拊摸石碑,感慨萬千,并將自己的思緒化作歌章,借書寫墓頭的樹木來表達對比干的思念之情。詩詞通過比干墓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于忠臣的敬仰和對生命的思考。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衛州三十里,
荒墩草無數。
忽聽路人言,
此葬比干處。
下馬拊石碑,
三嘆不能去。
斐然成歌章,
聊書墓頭樹。
我吊比干心,
不吊比干墓。
世間賢與愚,
同盡成黃土。
斯人亦人爾,
千千萬萬古。
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對于比干這位忠臣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詩詞開篇以衛州的景色作為背景,描繪了一片荒涼的墓地,草木叢生,顯得莊嚴肅穆。作者忽然聽到路人談論這里是比干的葬地,這一不經意的消息讓他深感震撼。他下馬拊摸著石碑,內心充滿了敬仰之情,三次嘆息表達了他對比干忠誠奉獻的贊嘆之意。然后,作者將自己的感慨化作歌章,書寫在墓頭的樹木上,以表達對比干的思念和懷念之情。
詩詞的賞析體現了作者對于忠臣的欽佩和對生命的思考。比干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忠誠、正直而又被殺害的忠臣,他的墓地成為了后人緬懷敬仰的地方。作者在詩詞中通過描寫墓地的景象,傳達了自己對比干的崇敬之情。同時,作者也通過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人們無論賢愚,最終都將歸于塵土的觸動。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干墓的描寫,以及作者對比干的敬仰和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對忠臣的贊頌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