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 / 作者:汪元量 |
南岳諸峰處處嘉,麻鞋竹杖躡青霞。
山前已見九杈□,洞里不逢三朵花。
巖瀑垂垂騰曉蜃,野田渺渺落寒鴉。
衡陽鼓角風悲咽,游子斯時正憶家。
|
|
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解釋: 《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這首詩以描繪南岳山的景色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詩中描繪的南岳山山峰陡峭,處處美好,作者踏著麻鞋,手持竹杖,踏上青霞般的山徑。作者已經到達山前,眼前已經可以看見九座山峰,但進入洞中,卻沒有看到期待中的三朵花。在洞中,瀑布從山上垂瀉而下,形成一片蔚藍的波浪,仿佛它是清晨出現的海市蜃樓。遠處的野田蒼茫無邊,寒冷的烏鴉在其中飛翔。回到衡陽,鼓聲和號角聲傳來,伴隨著悲哀的風聲,令游子在這時候更加思念家鄉。
這首詩以南岳山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山峰、洞穴、瀑布等元素,展現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作者通過對山峰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家鄉自然環境的熱愛和向往。同時,洞中未見花朵的描寫,也讓人感受到作者內心的失望和遺憾。最后,衡陽的鼓角聲與風聲的交織,使得詩中的游子在異鄉更加思念家園,呼喚著家的歸來。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南岳山的景色,通過寥寥數筆,展現出山峰的險峻和洞穴的神秘,同時抒發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用詞質樸,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出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使人在閱讀中感受到了深深的鄉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