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 / 作者:汪元量 |
自笑儒衣世法疏,窮愁何日得伸舒。
一從挾策來燕地,幾擬陳情乞鑒湖。
風雨凄凄鴻雁瘦,雪霜凜凜鹡鴒孤。
湘江樓上無憀甚,不見吳山似畫圖。
|
|
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解釋: 《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是宋代汪元量的一首詩詞。該詩表達了作者自嘲儒衣與世俗法度不合,長期貧困苦惱的心情。他曾經帶著抱負來到燕地,本想陳述心情,乞求官方的施舍。然而,風雨凄凄,鴻雁瘦弱,雪霜冷冷,鹡鴒孤寂,這些景象無情地映襯出作者的孤獨和困苦。在湘江樓上眺望,作者并沒有找到一絲慰藉,吳山也不像畫圖般美麗,他的心境愈發沉郁。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內心感受,展現了作者的孤獨、貧困和失意。儒衣象征著作者的學問和道德,世法則代表了社會的規范和法度。然而,作者認為自己與這種世俗法度格格不入,生活在困頓之中。他的愿望是通過表達自己的心情得到官方的關注和援助,但現實卻是無情的,給予他的只有風雨和孤寂。
這首詩詞的賞析在于它揭示了作者內心深處的苦悶和無奈。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作者將自己的心情與外在環境相結合,營造出一種凄涼的氛圍。他的心境在風雨和寒冷的映襯下愈加沉重,而湘江樓上的景色更是無法為他帶來任何安慰。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命運的無奈,以及對權貴與富貴的渴望和向往。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現了汪元量在困頓中的內心掙扎和對命運的無奈。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他表達了自己的心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流露出對社會現實的不滿。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深沉的意境,將作者的心境與讀者產生共鳴,使人感受到生活的艱辛和無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