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枝歌十首 / 作者:汪元量 |
湘南湘北蕙花開,樹頭樹底猨亂哀。
云巢九疑虞帝廟,雨昏三峽楚王臺。
|
|
竹枝歌十首解釋: 《竹枝歌十首》是宋代詩人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湖南湘南和湘北地區的景象,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和傳說。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湘南湘北蕙花開,樹頭樹底猨亂哀。
云巢九疑虞帝廟,雨昏三峽楚王臺。
詩中的"湘南湘北蕙花開"表達了湖南地區蕙花盛開的景象。蕙花是一種美麗的花朵,它的綻放象征著豐收和繁榮。這一景象使人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蓬勃。
接著,詩詞描述了"樹頭樹底猨亂哀",猿猴在樹上發出悲鳴聲。這種對比營造出一種凄涼的氛圍,使讀者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無常和生命的脆弱。這也可以理解為作者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傳達了人生的離散和無常之感。
"云巢九疑虞帝廟,雨昏三峽楚王臺"是詩詞中的另一組描寫。這里提到了云巢、九疑、虞帝廟、三峽和楚王臺等地名和歷史傳說。云巢和九疑是指神話傳說中的神仙居住之地,虞帝廟是虞舜的祭祀場所,三峽和楚王臺則與楚國的歷史和文化有關。通過這些地名和傳說,詩詞中融入了歷史和神話的元素,給予了詩詞更深遠的意義。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湖南地區的自然景觀和融入歷史傳說,展示了自然界的變化、人生的無常以及歷史文化的底蘊。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詩人汪元量將讀者帶入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同時引發了對生命和歷史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