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庵傅學士歸田里 / 作者:汪元量 |
燕臺同看雪花天,別后音書雁不傳。
紫閣笑談為職長,彤闈朝謁在班前。
揮毫屢掃三千字,把酒時呼十四弦。
聞已掛冠歸故里,尚方宣賜鈔成船。
|
|
初庵傅學士歸田里解釋: 《初庵傅學士歸田里》是宋代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的感嘆和回憶之情,描繪了學士離京歸田的場景,展現了詩人對人生經歷的思考和對現實境遇的反思。
譯文:
初庵傅學士歸田里,
燕臺同看雪花天。
別后音書雁不傳,
紫閣笑談為職長。
彤闈朝謁在班前,
揮毫屢掃三千字。
把酒時呼十四弦,
聞已掛冠歸故里。
尚方宣賜鈔成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詩人的視角,描述了傅學士初次歸田的情景。首句"初庵傅學士歸田里"以簡潔明了的詞語表明了詩人的主題。"燕臺同看雪花天"描繪了詩人與傅學士在京城共同欣賞雪景的情景,以雪花作為季節的象征,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歲月的變遷。
接下來的兩句"別后音書雁不傳,紫閣笑談為職長"描述了離別后音信斷絕的情況,表達了詩人對友誼的思念之情。"彤闈朝謁在班前"表明傅學士以官員的身份在朝廷中盡職,"揮毫屢掃三千字"則展示了他在文職上的才華和辛勤工作。
"把酒時呼十四弦"表現了詩人和傅學士在閑暇時光中共同歡聚的情景,十四弦指的是琴的弦數,此處象征著音樂的美妙和友誼的深厚。最后兩句"聞已掛冠歸故里,尚方宣賜鈔成船"表明傅學士已經退休回到故鄉,享受寧靜的生活,官方還賜給他一批文鈔,以表彰他在朝廷服務的功績。
整首詩詞通過對傅學士歸田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友誼、歲月和生活的感慨。詩人在描繪傅學士的人生經歷和現實境遇的同時,也表達了對自己人生軌跡的思考和對退隱田園生活的向往。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汪元量細膩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索,具有一定的文人風范和哲理意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