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夔門 / 作者:汪元量 |
赤甲山連白帝山,三巴三峽百牢關。
孤舟行客愁無那,十二峰前十二灘。
|
|
夔門解釋: 《夔門》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描繪了壯麗的自然景觀和行旅中的孤寂和憂愁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赤甲山連白帝山,
三巴三峽百牢關。
孤舟行客愁無那,
十二峰前十二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山川的壯美,以及行旅中的孤寂和憂愁之情,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受。
首句"赤甲山連白帝山",形象地描繪了連綿的山脈景觀。"赤甲山"和"白帝山"代表了兩座山峰,它們相連在一起,給人一種壯觀的景象。這里使用了"赤甲"和"白帝"兩個形容詞,運用色彩的對比,增強了描繪的效果。
接下來的兩句"三巴三峽百牢關",進一步展示了自然景觀的壯麗。"三巴"指的是巫山、巴山和奉節山,而"三峽"是指長江三峽的獨特景致。"百牢關"則是指沿途的關隘,象征著險要之地。這些描寫充滿了詩人對大自然壯麗景觀的贊美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孤舟行客愁無那,十二峰前十二灘"表達了行旅中的孤寂和憂愁之情。"孤舟行客"指的是獨自一人劃船的旅行者,"愁無那"表示其內心的憂愁無法排解。"十二峰前十二灘"則是指行程中的十二座山峰和十二個急流險灘,這里的"峰"和"灘"象征著困難和挑戰。詩人通過這兩句表達了自己在旅途中的孤獨感和壓力。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和行旅中的內心體驗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大自然壯麗景色的贊美和對人生困境的思考。這種對自然的傾慕和對人生的感悟,使得這首詩具有深遠的思想內涵和情感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