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二首 / 作者:蘇軾 |
江上同舟詩滿篋,鄭西分馬涕垂膺。
未成報國慚書劍,豈不懷歸畏友朋。
官舍度秋驚歲晚,寺樓見雪與誰登。
遙知讀易東窗下,車馬敲門定不應。
|
|
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二首解釋:
這首詩詞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二首》。以下是我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二首
江上同舟詩滿篋,
鄭西分馬涕垂膺。
未成報國慚書劍,
豈不懷歸畏友朋。
官舍度秋驚歲晚,
寺樓見雪與誰登。
遙知讀易東窗下,
車馬敲門定不應。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懷念自己的弟弟蘇轍的作品,表達了對兄弟之情的思念和對逝去時光的感慨。蘇軾在詩中回顧了與蘇轍一起度過的時光,以及自己的官場生涯和友情之重要。
賞析:
這首詩詞以九月二十日微雪為背景,通過回憶和思考,表達了蘇軾對蘇轍的深深懷念。下面對每一節的賞析進行解讀:
第一節描述了蘇軾和蘇轍在同一船上創作詩詞的情景,蘇軾寫滿了滿滿一篋的詩作。這里通過江上同舟的情景,展現了蘇軾的才華和創作熱情。
第二節以鄭西分馬為象征,表達了蘇軾對蘇轍早逝的悲痛之情。分馬是唐代詩人杜甫的故事,意味著離別和傷感。蘇軾的淚水流淌,表達了他內心的痛苦和悲傷。
第三節提到蘇軾未能實現報國之志,感到慚愧自己的劍和書未能成就功業。這里表達了蘇軾對自己官場生涯的失望和自責。
第四節表達了蘇軾對歸鄉的向往和對友情的珍視。他懷念與友朋共度的時光,同時也畏懼離別和分別。
第五節以官舍度秋和歲晚為背景,表達了歲月的流逝和時光的不可逆轉。蘇軾感到驚訝歲月已經晚了,而自己的官職和榮耀已經遠去。
第六節是在寺樓中看到雪的景象,這里雪象征著歲月的變遷和冷漠,蘇軾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和友情的真實性。
最后一節表達了蘇軾對蘇轍的懷念和思念,他知道蘇轍現在在東窗下讀易經,但他也明白自己的車馬敲門已經不會有回應,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兄弟之間永遠的隔閡。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個人情感和對逝去時光的思考,表達了蘇軾對兄弟之情的懷念和對友情的珍視,同時也抒發了對官場生涯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