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方塘趙待制見贈 / 作者:汪元量 |
久謂儒冠誤,窮愁方棄書。
十年心不展,萬里意何如。
司馬歸無屋,馮驩出有車。
吾曹猶未化,爛醉且窮廬。
|
|
酬方塘趙待制見贈解釋: 《酬方塘趙待制見贈》是宋代文學家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久以來我一直說儒冠誤我,因為困苦愁緒使我放棄了書本。
十年來我的心境未能展開,千萬里的心思又何去何從。
司馬歸來卻無家可歸,馮驩出走卻有車代步。
我們這些人還沒有脫胎換骨,只能醉酒度日,過著貧窮的生活。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境遇的感慨和思考。他坦言自己曾經認為儒冠學問誤了自己,因為生活的困苦和憂愁讓他不得不放棄讀書。然而,十年來他的心境一直無法展開,無法找到自己的方向。與此同時,他看到有些人像司馬歸來一樣沒有家可歸,而另一些人像馮驩出走一樣卻有車代步。這種對比使得作者對自己和他人的處境感到無奈和痛心。他認為自己和同類仍然沒有真正改變,只能醉酒來度日,過著貧窮潦倒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詞以樸素而質樸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對生活的思索。作者在文字中透露出對儒家學問和傳統道德觀念的懷疑,認為它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對自己的不幸境遇感到無奈,同時對社會現實中的不公和不平等也表達了深深的憂慮。
通過描繪司馬歸無屋、馮驩出有車的對比,作者進一步強調了自己和同類的境況。這種對比營造了一種悲涼的氛圍,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底層人士的關切和同情。他認為自己和同類雖然未能改變現狀,卻仍在愚昧中度日,無法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整首詩詞透露出作者對世道的不滿和對人生意義的追問。它呼應了宋代社會的動蕩和人們對命運的思索。通過深沉而真實的表達,汪元量成功地將自己的心境與讀者產生共鳴,使得這首詩詞具有了深遠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