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水驛 / 作者:汪元量 |
薄暮舟維楊柳隄,手攀楊柳立多時。
漢兒快意歌荷葉,越女含愁舞柘枝。
月溼江花和露泫,潮搖淮樹帶風(fēng)悲。
長亭一夜渾無寐,與空傳杯更和詩。
|
|
淮安水驛解釋: 《淮安水驛》是宋代汪元量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淮安水驛
薄暮時分,船只停泊在楊柳修筑的堤岸上,我手攀著楊柳已經(jīng)站立了很久。漢族年輕人歡快地唱著歌,歌聲中荷葉輕輕搖曳,越族女子含著愁思跳著柘枝舞。月光下江花沾濕了露水,潮水搖動著淮河畔的樹木,帶來了凄涼的風(fēng)聲。整個長亭一夜都沒有入眠,我與空氣中傳來的杯聲相互呼應(yīng),更加地吟誦著詩篇。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淮安水驛的夜晚景色。詩中通過描寫楊柳隄、漢兒歌唱、越女舞蹈等場景,展現(xiàn)了夜晚的靜謐和生活的喜悅。同時,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月光、江花、潮水等意象,表達了對自然景物的感慨和思考。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索,形成了一幅富有意境的畫面。
這首詩的賞析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描繪細膩: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淮安水驛的夜晚景色。他運用了楊柳、荷葉、柘枝等具體形象,以及月溼江花和潮搖淮樹等動態(tài)場景,使詩歌充滿了生動感和畫面感。
2.對比烘托:詩中通過對比的手法,突出了不同場景的情感色彩。作者將漢兒唱歌的快樂與越女含愁的舞蹈形成鮮明對比,以此凸顯了人物的情感狀態(tài)。
3.情感交融:詩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表達了他對自然景物的喜愛和對生活的思考。長亭一夜無眠、與空氣中傳來的杯聲和詩聲相和,折射出作者內(nèi)心的詩意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4.音樂意境:整首詩的節(jié)奏感強烈,語言流暢優(yōu)美,給人一種音樂般的感受。作者運用了押韻和平仄的修辭手法,使詩歌更具韻律感,增強了詩意的表達。
通過對《淮安水驛》的賞析,我們可以感受到汪元量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和對生活的思索。詩中的意象和情感相互交融,營造出一種富有意境的美感,使讀者在閱讀中產(chǎn)生共鳴,體味到詩歌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