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平官舍 / 作者:汪元量 |
曉鞭驛馬入東州,瘦骨稜嶒怯素秋。
天地不仁人去國,江山如待客登樓。
市沽魯酒難為醉,座咽胡笳易得愁。
日暮憑闌窮目力,一行征雁塞邊頭。
|
|
東平官舍解釋: 《東平官舍》是宋代詩人汪元量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曉鞭驛馬入東州,
清晨的鞭聲推動著驛馬進入東州,
瘦骨稜嶒怯素秋。
馬匹瘦弱的骨骼在秋天的寒風中顫抖不安。
天地不仁人去國,
天地之間沒有仁慈之心,人們離開故國,
江山如待客登樓。
故土宛如等待客人登上高樓一般。
市沽魯酒難為醉,
市場上的魯酒喝不醉人,
座咽胡笳易得愁。
坐在座位上,聽胡笳聲很容易引發(fā)愁緒。
日暮憑闌窮目力,
夕陽西下時,倚在欄桿上,目光茫然困頓,
一行征雁塞邊頭。
一隊隊征雁飛往邊塞。
詩意與賞析:
《東平官舍》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個離鄉(xiāng)背井的士人的心境。詩中的東州是他遠離故土的地方,他的驛馬穿越清晨的寒風,象征著他離開故國的辛酸和艱辛。詩人通過描述馬匹的瘦弱、江山的靜默等意象,表達了他在異鄉(xiāng)的孤獨和無奈。
詩中的“市沽魯酒”和“座咽胡笳”是詩人對于陪伴他的物品和音樂的描繪。魯酒難為醉,反映了詩人對于物質享受的淡漠和失望;而胡笳聲易引發(fā)愁緒,則表達了他在異鄉(xiāng)時內心的無奈和孤獨。
詩的最后兩句以夕陽西下和征雁塞邊為背景,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于故鄉(xiāng)的思念和對于邊塞征戰(zhàn)的隱約擔憂。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塑造了一個士人離鄉(xiāng)背井的心理描寫,通過對于外在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故土的深情和對異鄉(xiāng)生活的疑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