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綿州 / 作者:汪元量 |
綿州八月秋氣深,芙蓉溪上花陰陰。
使君喚船復載酒,書生快意仍長吟。
擊鼓吹笙歡客飲,脫巾露發看日沈。
歸來不知其所往,但見月高松樹林。
|
|
綿州解釋: 《綿州》
綿州八月秋氣深,
芙蓉溪上花陰陰。
使君喚船復載酒,
書生快意仍長吟。
擊鼓吹笙歡客飲,
脫巾露發看日沈。
歸來不知其所往,
但見月高松樹林。
【中文譯文】
綿州的八月,秋天的氣息濃厚,
芙蓉溪上花兒影婆娑。
官員喚來船只,裝載美酒,
文人快意地長吟詩。
擊鼓吹笙,歡樂的客人暢飲,
解開頭巾,露出發絲,看太陽沉落。
歸來時卻不知道去了哪里,
只見月亮高懸在松樹叢林。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宋代綿州八月的秋景。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出秋天的深沉和花陰下的寧靜。詩中出現了使君和書生兩個角色,使君喚船裝載酒,體現了官員們的富貴和奢華;而書生則快意地吟詩,表達了文人墨客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抒發內心情感的歡愉。
詩中的擊鼓吹笙,歡客飲酒的場景給人帶來歡樂和熱鬧的氛圍,展示了綿州人民的豪爽和熱情。而脫巾露發,看太陽沉落的描寫,則表現了詩人自由自在的心態和對自然美景的享受。
詩的結尾以一個疑問句作為結語,歸來時不知所去,只見高懸的月亮和繁茂的松樹林。這種留白的手法給讀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間,使整首詩更具神秘和意境。詩人以此表達了對流轉不息的人事和時光的無常感慨,以及對自然界恒久不變的贊嘆。
《綿州》通過對綿州秋天景色的描繪,以及對不同角色和場景的刻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人生和人情的感悟。整首詩既有景物的寫實,又有詩人的情感抒發,形成了一幅綿州秋天的美麗畫卷,讓讀者在閱讀中領略到豐富的意境和情感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