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州送景僧錄歸錢塘 / 作者:汪元量 |
天目山前景老禪,長安傳法舊沙門。
十年不見身為累,萬里相逢舌尚存。
漠漠塵埃凝破衲,凄凄風(fēng)露襲歸轅。
到家定有秋光在,報答黃花滿故園。
|
|
幽州送景僧錄歸錢塘解釋: 《幽州送景僧錄歸錢塘》是宋代汪元量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具有濃厚的禪意,通過描述與景僧錄的相會與離別,表達了人生的離散和相聚的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天目山前景老禪,
長安傳法舊沙門。
十年不見身為累,
萬里相逢舌尚存。
漠漠塵埃凝破衲,
凄凄風(fēng)露襲歸轅。
到家定有秋光在,
報答黃花滿故園。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幾個主要的內(nèi)容。首先,詩人描述了景老禪師在天目山前的景象,這里可能是景福寺的禪院。其次,詩人提及長安的舊沙門,可能是指禪宗傳承的師長。接著,詩人表達了與景老禪師長達十年不見的遺憾之情,同時強調(diào)萬里相逢時的難得。在最后兩句中,詩人通過描繪塵埃凝結(jié)在僧人的袈裟上以及凄涼的風(fēng)露襲來的歸轅,展示了禪修者在修行路上的艱辛和辛酸。不過,詩人也表達了對家園的期盼和對黃花秋光的向往,預(yù)示著歸家后的寧靜和滿足。
這首詩詞通過禪宗的意境和修行者的感悟,傳達了人生的離散與相聚、禪修的苦辛與追求、以及歸家的渴望和對故園的眷戀。通過描繪景禪師的形象,詩人讓讀者感受到禪修者的孤獨與堅持,以及與師長的重逢所帶來的喜悅與感激。整首詩抒發(fā)了對禪修之路的理解與堅守,并以家園和自然景色的描繪來展現(xiàn)禪者內(nèi)心的寧靜與滿足。
這首詩詞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引發(fā)人們對生命和修行的思考。它呈現(xiàn)了禪宗的精神境界,強調(diào)了修行者在漫長的修行路上所經(jīng)歷的艱辛和追求的價值。通過對禪修者和故園的描繪,詩詞傳遞了對內(nèi)心寧靜和歸屬感的追求,呼喚讀者回歸真實的本心,回歸和諧與平靜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