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歊臺 / 作者:汪元量 |
百尺凌歊事已非,古碑巖畔上苔衣。
禁園風暖車爭發(fā),廢殿雨寒花亂飛。
海北天高鵬得運,江南春盡雁知歸。
三千歌舞今何處,惟有姑溪繞翠微。
|
|
凌歊臺解釋: 《凌歊臺》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凌歊臺的景象,通過對臺上的事物的描寫,展現(xiàn)了歲月更迭、自然變化和人事滄桑的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
百尺凌歊事已非,
古碑巖畔上苔衣。
禁園風暖車爭發(fā),
廢殿雨寒花亂飛。
海北天高鵬得運,
江南春盡雁知歸。
三千歌舞今何處,
惟有姑溪繞翠微。
詩意和賞析:
《凌歊臺》在描繪凌歊臺的景色時,通過描寫臺上的景物和事物的變遷,表達了對時光流轉(zhuǎn)和人事變遷的感慨。
詩中的"百尺凌歊"指的是高聳入云的凌霄臺,而"事已非"則暗示了凌霄臺的昔日輝煌已經(jīng)逝去。"古碑巖畔上苔衣"一句描繪了凌霄臺上古碑的石頭已經(jīng)長滿了青苔,顯示了歲月的痕跡。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禁園中的景象。"禁園風暖車爭發(fā)"表達了春天的氣息,車子爭相競賽般地出現(xiàn)在禁園中,形容了春天的繁華景象。"廢殿雨寒花亂飛"則展示了廢棄的殿宇中花朵在寒雨中凋零飄落的景象,顯露了歲月的荒涼和變遷。
接著,詩人通過"海北天高鵬得運"和"江南春盡雁知歸"兩句表達了大自然的變化和生命的循環(huán)。海北的天空高遠,鵬鳥得到了自由翱翔的機會,而江南的春天結(jié)束,候鳥意識到是時候返回了。
最后兩句"三千歌舞今何處,惟有姑溪繞翠微"則表達了對昔日繁華的懷念。三千歌舞,指的是昔日繁華的場所,如今已經(jīng)不復存在。只有姑溪一帶的風景依舊美麗,作為回憶的寄托和心靈的慰藉。
這首詩通過凌歊臺的景象和景物的變遷,抒發(fā)了詩人對光陰易逝、人事無常的感慨,同時也展示了大自然和人事的循環(huán)。通過對昔日輝煌和往事的懷念,表達了對歲月流轉(zhuǎn)的深切思考和對美好事物的珍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