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龜山 / 作者:蘇軾 |
我生飄蕩去何求,再過龜山歲五周。
身行萬里半天下,僧臥一庵初白頭。
地隔中原勞北望,潮連滄海欲東游。
元嘉舊事無人記,故壘摧頹今在不。
(宋文帝遣將拒魏太武,筑城此山。
)
|
|
龜山解釋:
《龜山》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生飄蕩去何求,
再過龜山歲五周。
身行萬里半天下,
僧臥一庵初白頭。
地隔中原勞北望,
潮連滄海欲東游。
元嘉舊事無人記,
故壘摧頹今在不。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他首先表達了自己飄泊漂流的心境,不知追求何物。接著提到自己經歷了五十歲的龜山歲月,行走了萬里,見識了半個天下。他以僧人為比喻,暗示自己已經年過半百,白發初現。他感慨中原與龜山相隔,望向北方只能是勞頓和辛勞。而潮水連著滄海,卻向東方流動,似乎意味著他想要前行、追尋新的目標。最后,他提到元嘉舊事已無人記憶,故壘已經殘破不堪,但是龜山依然存在。
賞析:
《龜山》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的人生觀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抒發了對于人生飄蕩和追求的疑問。通過描繪龜山的歲月,他表達了對自己已經走過的旅程的總結和對未來的期許。詩中的中原和滄海成為了對比,凸顯了他內心的掙扎和追求新的境界的渴望。最后,他以元嘉舊事和龜山的對比,表達了時光流轉、歷史滄桑的感慨。整首詩詞以蘇軾獨特的筆觸,描繪了一個人在歲月中的反思和對未來的向往,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