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石綱 / 作者:汪元量 |
假山雖假總非真,未必中間可隱身。
若使此山身可隱,上皇不作遠行人。
|
|
花石綱解釋: 《花石綱》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這首詩以假山為題材,通過對假山的描繪,表達了人世間虛幻和真實之間的關系。
詩中作者提到假山雖然是虛構的,但并非完全不真實。它可能隱藏著一些真實的東西。作者認為,如果這座假山能夠真正隱藏起來,那么當年的皇帝就不會選擇長途旅行,而是會在這座假山中隱居。
這首詩的譯文、詩意和賞析如下:
譯文:
假山雖假總非真,
未必中間可隱身。
若使此山身可隱,
上皇不作遠行人。
詩意:
這座假山雖然是虛構的,但并非完全不真實。
也許有一些東西可以在假山中隱藏起來。
如果這座假山真的可以讓人隱居其中,
那么當年的皇帝就不會遠離朝廷,選擇長途旅行。
賞析:
《花石綱》通過對假山的描繪,探討了虛幻與真實之間的關系。假山作為人工構建的景觀,本身并非真實的山水,但它卻有可能隱藏著一些真實的事物。這種虛幻和真實的對比,提醒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也存在著虛假和真實的區別。
作者通過談論假山,間接地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思考。他認為,如果有一種方式可以真正地隱藏起來,那么人們就可以擺脫繁雜的世俗,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這也可以理解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意味深長,給人以深思。它不僅僅是對假山的描述,更是通過假山這個象征,探討了人與現實之間的復雜關系。詩人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引發讀者對生活本質和內心追求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