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劉寺丞赴余姚 / 作者:蘇軾 |
中和堂后石楠樹,與君對床聽夜雨。
玉笙哀怨不逢人,但見香煙橫碧縷。
謳吟思?xì)w出無計(jì),坐想蟋蟀空房語。
明朝開鎖放觀潮,豪氣正與潮爭怒。
銀山動(dòng)地君不看,獨(dú)愛清香生雪霧。
別來聚散如宿昔,城郭空存鶴飛去。
我老人間萬事休,君亦洗心従佛祖。
手香新寫法界觀,眼凈不覷登伽女。
余姚古縣亦何有,龍井白泉甘勝乳。
千金買斷顧渚春,似與越人降日注。
|
|
送劉寺丞赴余姚解釋:
《送劉寺丞赴余姚》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和堂后石楠樹,
與君對床聽夜雨。
玉笙哀怨不逢人,
但見香煙橫碧縷。
譯文:
在中和堂后的石楠樹下,
與你并肩躺在床上聆聽夜雨聲。
玉笙悲怨聲無人共賞,
只見香煙在夜空中飄渺。
詩意:
這首詩以送別劉寺丞赴余姚為題材,表達(dá)了詩人蘇軾與友人依偎在床上共聽夜雨的情景。詩中玉笙的悲怨聲難以與他人共享,只有詩人自己看到夜空中飄散的香煙。整首詩以深沉的意境描繪了離別的情感與詩人的思緒。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離別的場景和詩人的情感。首兩句描述了詩人與劉寺丞并肩躺在床上聽雨的情景,營造出一種親密且溫馨的氛圍。接著,詩人以玉笙的悲怨聲和夜空中的香煙來象征自己的情感與離別的寂寞之感。詩中的石楠樹、夜雨、玉笙和香煙等形象描寫細(xì)膩而獨(dú)特,給人以深邃的感受。
接下來的幾句詩中,詩人抒發(fā)了離別后的思念之情。他坐著想象蟋蟀在空房中的鳴叫,表達(dá)了他對家鄉(xiāng)和親友的思念之情。最后兩句詩描述了明天的計(jì)劃,詩人將去觀潮,表示自己豪氣沖天,不畏潮水的怒濤。而他卻對身邊的銀山美景不以為然,更加鐘愛清香與雪霧相融的景色。整首詩以離別和思念為主題,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描繪,展示了詩人獨(dú)特的感悟與情感表達(dá)能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精煉的語言描繪了離別情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寓情于景的手法,展示了蘇軾細(xì)膩的情感與獨(dú)特的表達(dá)風(fēng)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