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國寺尋春 / 作者:蘇軾 |
臥聞百舌呼春風,起尋花柳村村同。
城南古寺修竹合,小房曲檻欹深紅。
看花嘆老憶年少,對酒思家愁老翁。
病眼不羞云母亂,鬢絲強理茶煙中。
遙知二月王城外,玉仙洪福花如海。
薄羅勻霧蓋新妝,快馬爭風鳴雜珮。
玉川先生真可憐,一生耽酒終無錢。
病過春風九十日,獨抱添丁看花發。
|
|
安國寺尋春解釋:
《安國寺尋春》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臥著聽到百舌鳥呼喚春風,
起身去尋找花草柳條,村村相同。
城南的古寺中竹子修剪得整齊,
小房子的門檻斜倚在深紅色的墻上。
看花兒,我感嘆時光流轉,回憶起年少時的往事,
對著酒杯思念故鄉的憂愁,像個老人一樣。
即使眼睛有病,也不介意眼前飄浮的云母,
盡管頭發花白,還是在茶煙中整理。
遙遠地知道二月的時候,王城之外的景色如何美麗,
像玉仙一樣幸福,花朵像大海一樣繁盛。
薄紗如霧輕輕覆蓋著新妝,
快馬爭先,鳴響著各種裝飾品。
玉川先生真可憐,一生沉溺于酒色,卻始終沒有財富。
病過了九十天的春風,獨自抱著新生的孩子,看著花朵盛開。
詩意和賞析:
《安國寺尋春》以描繪春天的景象為主題,展現了作者在尋找春天的過程中所體驗到的各種情感和思考。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古寺、花朵以及個人情感,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生命變遷的感慨,并融入了對家鄉和故鄉的思念之情。
詩中以春風、花草、古寺等自然景物為線索,通過描述這些景物的美麗和變化,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人生經歷的深刻思考。他對花朵的觀察讓他回憶起自己的年少時光,對酒杯的思念則映射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盡管作者的眼睛有病,頭發花白,但他依然堅持追求美麗和整理自己的生活,展現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態度。
詩中也呈現了社會現實的一面,通過描繪玉川先生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貧困和生活困境的關注。玉川先生雖然耽于酒樂,但在生活中卻始終沒有積累財富,這暗示了社會的不公和人生的無常。然而,最后兩句的描寫卻給人以希望和喜悅,獨自抱著新生的孩子,看著花朵盛開,展現了生命的延續和希望的重生。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的描繪,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生命變遷以及家鄉思念的感慨,同時也關注社會現實和生活的困境,展現了作者積極向上的精神態度和對生命的希望。它以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蘇軾作為一位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對人生的思索,讓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情感和思想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