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人 / 作者:蘇軾 |
別后休論信息疏,仙凡自古亦殊途。
蓬山路遠人難到,霜柏威高道轉孤。
舊賞未應亡楚國,新詩聞已滿皇都。
誰憐澤畔行吟者,目斷長安貌欲枯。
|
|
贈人解釋:
《贈人》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別后休論信息疏,
仙凡自古亦殊途。
蓬山路遠人難到,
霜柏威高道轉孤。
舊賞未應亡楚國,
新詩聞已滿皇都。
誰憐澤畔行吟者,
目斷長安貌欲枯。
詩意:
這首詩詞主要表達了蘇軾對自己在政治上受到排擠和孤立的感受。他感嘆自己離開政治舞臺之后,不管是在凡人的世界還是在仙人的境界,都是孤獨的。他形容了蓬山路途遙遠,普通人很難到達;霜柏高聳,道路孤寂。蘇軾還提及自己的舊有才華和功績未能得到楚國的贊賞,而新的詩作卻已經在皇都廣為傳頌。他感到自己在長安城邊行走吟詩的形象被人們忽視和遺忘,自己的容顏也因此而凋謝。
賞析:
《贈人》這首詩詞是蘇軾對自己身世和遭遇的自省和抒發。蘇軾在政治上曾多次遭到排擠和貶謫,這首詩可視為他對這種遭遇的反思和苦悶。詩中使用了對比的手法,將仙人和凡人的境界進行對照,表達了他的孤獨感。蓬山路遠、人難到,霜柏高聳、道路孤寂,都是通過景物的描寫來加強作者內心的孤獨感受。他同時也提到自己的舊有功績未能得到賞識,而新的詩作卻受到了皇都的贊揚,這也可以理解為作者對政治現實的不滿和無奈。
整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自己在政治舞臺上的失敗和邊緣化的感受,以及對社會的不滿和對個人價值的思考。盡管他被排斥和遺忘,但他仍然在詩歌中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和表達的方式。這首詩詞通過對個人遭遇的描繪,展現了蘇軾對人生和命運的思索,以及對政治權力和社會評價的反思,體現了他作為一個文人的獨立精神和自我堅守的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