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太后閣六首 / 作者:蘇軾 |
彤史年來不絕書,三朝德化婦承姑。
宮中侍女減珠翠,雪里貧民得褲襦。
|
|
皇太后閣六首解釋:
《皇太后閣六首》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彤史年來不絕書,
三朝德化婦承姑。
宮中侍女減珠翠,
雪里貧民得褲襦。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富貴和貧困之間的對比,以及皇太后的仁慈和民間的困苦。詩中提到了彤史(即紅色的歷史紀錄)長期以來不斷地記載著皇室的光輝事跡,而在這個歷史的長河中,有三朝(指連續(xù)三代)的皇帝和皇后承襲了前輩的美德。然而,與此同時,宮中的侍女們減少了佩戴的珠寶和翡翠,而雪地里的貧苦人們則得到了一些衣物。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的手法,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和貧富之間的鴻溝。蘇軾通過皇太后閣這個象征皇家權力和富貴的地方,以及貧苦人民在雪地中的困境,表達了對社會現(xiàn)實的關注和思考。
詩中的彤史指的是紅色的歷史紀錄,強調(diào)了皇室的光輝和輝煌。三朝德化婦承姑表達了皇帝和皇后在道德和美德上的傳承,強調(diào)了皇室的崇高地位和責任。而宮中侍女減少珠翠和翡翠的描寫,則顯示了皇室內(nèi)部的一些節(jié)儉和克己的風氣。
而最后一句雪里貧民得褲襦,則通過對比的手法,突出了社會中貧苦人民的困境和皇室內(nèi)部的富裕。這種對比暗示了社會的不平等和貧富差距,反映了蘇軾對社會現(xiàn)狀的關切和呼吁。
整個詩詞結(jié)構(gòu)簡潔明快,用字樸實自然,通過對比的手法,以及對皇室和民間生活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xiàn)實的思考和關注,同時也體現(xiàn)了蘇軾獨特的文學才華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