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伐桑 / 作者:梅堯臣 |
二月起蠶事,伐桑人阻饑。
已傷持斧缺,不作負薪非。
聊給終朝食,寧虞卒歲衣。
月光無隔礙,直照破荊扉。
|
|
伐桑解釋: 《伐桑》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二月起蠶事,伐桑人阻饑。
已傷持斧缺,不作負薪非。
聊給終朝食,寧虞卒歲衣。
月光無隔礙,直照破荊扉。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伐桑的情景。在二月,養蠶的工作開始了,但伐桑的人們卻因為饑餓而受到阻礙。他們的斧頭已經受損,無法繼續砍伐桑樹,也無法供應足夠的蠶食。然而,他們仍然努力給蠶繼續提供食物,為了能夠有飯吃,為了能夠有衣穿。盡管月光透過破損的門窗照射進來,但并不能解決他們的困境。
賞析:
《伐桑》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伐桑人的艱辛和堅持。詩中通過描述伐桑人的困境,傳達了他們為了生計不得不努力工作的形象。他們的斧頭已經損壞,但他們仍然堅持不懈地勞作,聊以維持一日的食物,寧愿穿著破衣服過活。詩中的月光是一種反差的象征,雖然它透過破損的門窗照射進來,但并不能解決伐桑人的困境,突顯了他們艱苦生活的現實。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表達出伐桑人的堅韌和奮斗精神,展現了他們對生活的執著和不屈的意志。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貧困人民的生活狀態,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底層人民辛勤勞作和不屈精神的贊美。它展示了宋代社會的現實,強調了人們在困境中的努力和堅持,以及他們對于生存的渴望。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伐桑人的艱辛與月光的無情形成鮮明對比,進一步突出了他們的困境和不易。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宋代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表達了對他們堅韌不拔的努力和對生活的渴望的贊美。它在形式上簡潔明快,情感上深沉而真摯,具有一定的社會批判意味,同時也傳遞出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