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鄰幾暫來相見去後戲寄 / 作者:梅堯臣 |
低頭拜我蒼髯翁,來如飛鳥去如風。
一夕共飲斗柄北,平明已向函關東。
眾中舊騎破鱉馬,塞下新買連錢驄。
疾驅似逐鄧林日,不肯暫住行何窮。
|
|
江鄰幾暫來相見去後戲寄解釋: 《江鄰幾暫來相見去後戲寄》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低頭拜我蒼髯翁,
來如飛鳥去如風。
一夕共飲斗柄北,
平明已向函關東。
眾中舊騎破鱉馬,
塞下新買連錢驄。
疾驅似逐鄧林日,
不肯暫住行何窮。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與一位蒼髯老人相見又分別的場景。詩人低頭向老人行禮,老人來得快如飛鳥,去得迅疾如風。他們共度了一夜,在北方斗柄(北斗星)下共飲,而天剛亮時,老人已經向東方的函關(古代關口名)前進。在眾人中,老人的騎乘的鱉馬已經破舊,而他在邊塞地區新買了一匹連錢驄(指價格昂貴的良馬)。老人快馬加鞭,疾驅不停,就像追逐鄧林(傳說中的神馬)一樣,不肯暫時停留,行進的目的何其無窮。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與蒼髯老人的相遇和離別,展現了邊塞地區的動蕩和流動不居的生活狀態。詩中以動態的場景描寫和形象的對比,表達了邊塞的特殊環境和人們的奔波勞頓。蒼髯老人來去如飛鳥和風,生動地描繪了他的迅疾和行動力。他在短暫的相聚中,與詩人共飲北斗之下,隨即又向東方函關出發,展現出他不愿停留的決心和奔赴邊塞的使命感。
詩中還通過對老人的騎乘形象描繪,展示了他的身份地位和追求卓越的品質。他的鱉馬已經破舊,但他卻不滿足于現狀,新買了一匹名貴的連錢驄,顯示出他的追求和對馬的熱愛。他疾驅不停,象征著他在邊塞地區的奮斗和不懈的進取精神。
整首詩節奏明快,用詞簡練,形象鮮明。通過對邊塞生活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邊塞人民的贊頌和對奮斗精神的歌頌,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蕩和邊塞地區的特殊狀況。這首詩詞以獨特的視角和生動的描寫,呈現出一幅邊塞風情圖,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