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一日,雪中過淮謁客回,作二首· / 作者:蘇軾 |
攢眉有底恨,得句不妨清。
霽霧開寒谷,饑鴉舞雪城。
橋聲春市散,塔影暮淮平。
不用殘燈火,船窗夜自明。
|
|
正月一日,雪中過淮謁客回,作二首·解釋:
《正月一日,雪中過淮謁客回,作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正月初一,我在雪中穿過淮河去拜訪客人,寫了兩首詩。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軾在雪天中過淮河回家拜訪客人的情景。他在詩中抒發了對時光的感慨和對生活的思考。詩中描繪了冬天的景色和自然現象,以及人們在寒冷的季節里的生活狀態。
賞析:
蘇軾以雪天過淮河回家拜訪客人的場景為背景,通過自然景觀和生活細節,表達了他對時光流逝以及個人命運的深刻思考。
首先,詩中的“攢眉有底恨,得句不妨清”表達了蘇軾對自己才華的自信和對世事的不滿。他感到自己的才華被束縛,無法完全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其次,詩中的“霽霧開寒谷,饑鴉舞雪城”描繪了寒冷冬天的景象。霽霧消散,春天的氣息逐漸出現,但仍然寒冷。饑鴉在雪城上翩翩起舞,生動地描繪了冬天的生活場景。
接著,詩中的“橋聲春市散,塔影暮淮平”描述了人們的生活狀態。正月初一的橋頭市場喧囂熱鬧,人們購買年貨,慶祝新年。而夜晚時分,人們回到家中,河邊的塔影映照在平靜的淮河上,整個城市恢復了寧靜。
最后,詩的結尾“不用殘燈火,船窗夜自明”表達了蘇軾內心的寧靜和自在。他認為不需要額外的燈火,船窗外的夜景本身就足夠明亮,暗示了他對于人生的豁達和對自然的熱愛。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和生活細節的描繪,表達了蘇軾對時光流逝和人生命運的思考,以及對自然和內心寧靜的追求。它展示了蘇軾豐富的情感和才華,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社會現實的觀察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