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徑山回得呂察推詩用其韻招之宿湖上 / 作者:蘇軾 |
多君貴公子,愛山如愛色。
心隨葉舟去,夢繞千山碧。
新詩到中路,令我喜折屐。
古來軒冕徒,操舍兩悲忄栗。
數朝辭簪笏,兩腳得暫赤。
歸來不入府,卻走湖上宅。
寵辱吾久忘,寧畏官長詰。
飄然便欲去,誰在子思側。
君能従我游,出郭及未黑。
|
|
自徑山回得呂察推詩用其韻招之宿湖上解釋:
《自徑山回得呂察推詩用其韻招之宿湖上》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作者在游歷山水之間的心境和追求自由的態度。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多君貴公子,愛山如愛色。
心隨葉舟去,夢繞千山碧。
新詩到中路,令我喜折屐。
古來軒冕徒,操舍兩悲忄栗。
數朝辭簪笏,兩腳得暫赤。
歸來不入府,卻走湖上宅。
寵辱吾久忘,寧畏官長詰。
飄然便欲去,誰在子思側。
君能従我游,出郭及未黑。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自由、追求真實和親近自然的渴望。詩中的"君"指的是貴族子弟,他們追逐享樂,卻無法理解蘇軾對山水之間的熱愛。蘇軾將自己的心與葉舟一起漂流,夢想環繞在青山碧水之間。當他的新詩到達中途時,他欣喜地脫下履物,表達了對自然和真實的向往。然而,歷代的權貴都只顧名利,他們的身份地位使他們心懷憂慮和恐懼。蘇軾數次辭去官職,解脫了這種束縛,他不再回官府,而是選擇在湖上的小屋中安身。他已經忘卻了榮辱,不再畏懼官長的審問。他的心情飄然欲去,但他想知道在他離開時,誰會在他的朋友子思身邊。最后,他希望有人能夠與他一同游覽,不論是在城郭之外還是在夜幕降臨之前。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對自由和真實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權貴階層的批評。蘇軾將自己與貴族子弟進行對比,表達了他對他們追逐享樂、追求虛榮的不理解。他通過描述自己與葉舟同行、心隨舟行的情景,表達了他對自然和山水之美的熱愛。當他到達中途時,他高興地脫下履物,象征著他解脫了身份地位和束縛,追求真實的自我。詩中的"操舍兩悲忄栗"揭示了歷代權貴的內心憂慮和恐懼,暗示他們追逐榮華富貴的背后常常是痛苦和不安。蘇軾選擇離開官府,走向湖上的小屋,表達了他追求自由和返璞歸真的決心。他不再在乎寵辱,不再畏懼官長的審問。最后兩句表達了他對自己離去時朋友的思念和希望有人能夠陪伴他一同游覽,展示了他對友情和真摯關系的珍視。
這首詩的詩意深邃而抒情,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表達內心感受,展現了蘇軾對自由、真實和友情的向往。它呈現了蘇軾對權貴世界的批判,并表達了他追求自由自在的心境。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時展示了他對自然和真實生活的熱愛,以及對世俗權力的超越。它揭示了蘇軾獨特的人生態度,追求內心的自由和真實,遠離虛榮和束縛,與自然融為一體。這首詩詞對于理解蘇軾的思想和藝術風格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獨特情懷和審美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