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 / 作者:蘇軾 |
一朵妖紅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閑花得少休。
花開時節雨連風,卻向霜余染爛紅。
漏泄春光私一物,此心未信出天工。
當時只道鶴林仙,能遣秋花發杜鵑。
誰信詩能回造化,直教霜卉放春妍。
不分清霜入小園,故將詩律變寒暄。
使君欲見藍關詠,更倩韓郎為染根。
|
|
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解釋:
詩詞:《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
一朵妖紅翠欲流,
春光回照雪霜羞。
化工只欲呈新巧,
不放閑花得少休。
花開時節雨連風,
卻向霜余染爛紅。
漏泄春光私一物,
此心未信出天工。
當時只道鶴林仙,
能遣秋花發杜鵑。
誰信詩能回造化,
直教霜卉放春妍。
不分清霜入小園,
故將詩律變寒暄。
使君欲見藍關詠,
更倩韓郎為染根。
中文譯文:
一朵妖艷的紅花,翠綠色幾乎要溢出來,
春光回照,雪霜為自己羞愧。
花的變化只是為了展現新的巧妙,
不肯放松,閑散的花少有休息。
花開的時節,雨水和風一起涌現,
卻在霜余之上染上了紅色。
泄漏了春光,私自展示了一種東西,
這樣的心思,還未被人相信是天工之作。
當時只以為鶴林的仙人,
能使秋花開放杜鵑的聲音。
誰會相信詩能回報造化,
直接教會霜凍的植物放出春天的妍麗。
沒有辨別清晨霜凍進入小園,
所以將詩的規律變得溫暖而親切。
使君想要看到藍關的贊美之詩,
更希望韓郎以此為根基而染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在冬天描繪牡丹花的四首詩中的一首。蘇軾以細膩的筆觸和獨特的表達,展示了牡丹花在寒冷冬日中的美麗和堅韌。
首先,蘇軾描繪了牡丹花的色彩和形態,用“妖紅”和“翠綠”來形容其鮮艷和嬌媚。然后,他提到春光回照,但是雪霜使得花朵有些羞愧。這種對比展示了牡丹花在嚴寒環境下的堅強和不屈。
接著,蘇軾談到牡丹花的變化和展示新巧的意圖。他強調牡丹花不愿放松,不愿閑散,因為閑散的花朵得到的休息時間很少。這表達了牡丹花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
在下一聯中,蘇軾以雨水和風來形容花開的時節。然而,花朵卻染上了霜凍的紅色,這展示了牡丹花在嚴寒中堅持開放的頑強品質。他提到“漏泄春光”,意味著牡丹花私自展示了一種東西,這種東西是指牡丹花所代表的美麗和生命力。然而,這樣的美麗和堅韌卻往往被人們所懷念和理解。
在接下來的兩聯中,蘇軾提到了鶴林仙人和詩的力量。他說人們曾以為只有仙人才能使秋花(指牡丹花)開放,但詩歌也能回報造化,使凍結的植物展示出春天的美麗。這表達了蘇軾對詩歌創作力量的深信和對自己作為詩人的自豪。
最后兩句中,蘇軾提到了清晨的霜凍和小園,暗示了他將詩的規律變得溫暖而親切,不拘泥于傳統的詩律。他希望能夠看到藍關的贊美之詩,可能指他期望他人能夠寫出贊美他的詩作。他還期望韓郎(可能指韓愈)能夠以此為根基,染色出更美的作品。
總的來說,這首詩描繪了冬天中牡丹花的美麗和堅韌,同時也表達了蘇軾對詩歌創作力量的信仰和對自己作為詩人的自豪。他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示了牡丹花在嚴寒環境中的生命力和妍麗,同時也反映了他對詩歌創作的追求和對美的追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