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中聞蛩 / 作者:梅堯臣 |
秋月滿行舟,秋蟲響孤岸。
豈獨居者愁,當令客心亂。
展轉重興嗟,所嗟時節換。
時節不苦留,川涂行已半。
霜落草根枯,清音從此斷。
誰復過江南,哀鴻為我伴。
|
|
舟中聞蛩解釋: 《舟中聞蛩》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秋月滿行舟,
秋蟲響孤岸。
豈獨居者愁,
當令客心亂。
展轉重興嗟,
所嗟時節換。
時節不苦留,
川涂行已半。
霜落草根枯,
清音從此斷。
誰復過江南,
哀鴻為我伴。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乘船行駛的夜晚景象。船上的人們欣賞著滿月的光輝,聽著孤岸上秋蟲的鳴叫聲。詩人認為,這種秋夜的美景并不僅僅是居住在岸上的人們所能體會到的,即使是作為客人的他們,也會因此而心神不寧。
詩人觸動了時光的流轉和季節更替所帶來的感慨,他感嘆時節的變化如此快速,而他們的行程卻不能停留,舟行已經過了一半。隨著霜降,草木凋零,美妙的音樂從此停止。詩人對于能夠再次回到江南的人深感羨慕和哀思,希望有一只悲鳴的鴻雁能夠與他為伴。
賞析:
《舟中聞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秋夜的船行景象,并通過對季節更替和行程的思考,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離別的感嘆。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傳達了他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離別的痛楚之情。
整首詩采用了平易近人的語言和形象,使讀者能夠直接感受到船行夜晚的寧靜和孤寂。同時,詩人通過對客人心緒的描繪,將個人的感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呈現出人與自然的緊密聯系。
詩中的"時節換"和"川涂行已半"表達了時光的不可逆轉和旅途的進行,暗示了人生的流轉和別離的無奈。最后兩句"霜落草根枯,清音從此斷。誰復過江南,哀鴻為我伴"則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美好時光的思念和渴望,以及對離別的哀傷之情。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清晰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將人與自然、時光與離別相結合,給人以深思和共鳴。它顯示了梅堯臣細膩的情感表達和對自然景觀的敏銳觀察,是宋代詩詞中一首優秀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