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康公挽詞三首 / 作者:蘇軾 |
故國非喬木,興王有世臣。
嗟余后死者,猶及老成人。
德業經文武,風流表縉紳。
空余行樂地,處處泣遺民。
再世忠清德,三朝翼贊勛。
功成不歸國,就訪敢忘君。
舊學嚴詩律,余威靖塞氛。
何當繼韓奕,故吏總能文。
西第開東閣,初筵點后塵。
笙歌邀白發,燈火樂青春。
扶路三更罷,回頭一夢新。
賦詩猶墨濕,把卷獨沾巾。
|
|
韓康公挽詞三首解釋:
《韓康公挽詞三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故國非喬木,興王有世臣。
嗟余后死者,猶及老成人。
德業經文武,風流表縉紳。
空余行樂地,處處泣遺民。
德高行廣的王室能夠興起,不是靠單純的喬木,而是靠有才干的臣子。可惜我已經去世,卻仍然感嘆這些后來的人才,甚至超過了老成有智慧的人。他們以德行和才能統領文武之道,展示出風流瀟灑的風采,成為社會名流的代表。然而,我卻只能在空蕩蕩的樂園中,到處為遺民的困境而悲泣。
再世忠清德,三朝翼贊勛。
功成不歸國,就訪敢忘君。
舊學嚴詩律,余威靖塞氛。
何當繼韓奕,故吏總能文。
如果有來世,我將繼續忠誠,持清廉之德,為國家效力,稱頌三朝的功勛。盡管功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我卻無法回國,只能追尋那些敢于忘記我的人。過去學習嚴格的詩歌規律,我的威望使得那些不守規矩的人感到恐懼。我希望有人能夠繼承我的事業,成為像我一樣的忠誠官員,使得國家的文化得以傳承。
西第開東閣,初筵點后塵。
笙歌邀白發,燈火樂青春。
扶路三更罷,回頭一夢新。
賦詩猶墨濕,把卷獨沾巾。
在西院開設東閣,初次宴會上點燃了以前的塵埃。笙歌邀請著年邁的人,燈火照亮著青春的歡樂。在夜深人靜中結束了一段旅程,回首間仿佛做了一個新的夢。寫詩的心情仍然濃烈,墨濕的筆卷仍在手中。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故國境況的思念,對后來的才俊的贊賞,以及對自己功業的總結和對繼任者的期望。通過描繪宴會的場景,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待。整首詩詞情感深沉而又豪情萬丈,展示了蘇軾對社會和國家的關切,同時也表達了他自己的個人情感和志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