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楚屯田同曾子固陸子履觀予堂前石榴花 / 作者:梅堯臣 |
堂下一匹鄭虔馬,欄邊兩株安石榴。
但能有酒邀佳客,亦任狂花落素甌。
侍女紅裙無好色,主人白發(fā)自侵頭。
欲歌翠樹芳條曲,已去洛陽三十秋。
|
|
和楚屯田同曾子固陸子履觀予堂前石榴花解釋: 《和楚屯田同曾子固陸子履觀予堂前石榴花》是宋代梅堯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楚國屯田的時候,我與曾子固、陸子履一同觀賞堂前的石榴花。堂下有一匹名叫鄭虔的好馬,欄邊有兩株安置著石榴樹。我們不僅能邀請佳客共飲美酒,也任由狂花自由地飄落在素甌上。侍女們穿著紅裙,純潔無邪;而主人卻已白發(fā)蒼蒼,自顧不暇。我欲高歌詠翠綠的樹木和婀娜多姿的石榴花,然而洛陽已經(jīng)離我而去了三十個秋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觀賞堂前的石榴花為主題,描繪了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畫面。詩中通過描寫駿馬、石榴樹、美酒和花朵等元素,展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先,詩中提到的鄭虔馬和石榴花都是美麗而珍貴的事物,象征著財富和幸福。酒宴和邀請佳客一同欣賞石榴花,表達了作者對歡樂和友誼的向往。
其次,侍女穿著紅裙,無好色之心,展現(xiàn)了她們的純潔和美德。而主人已經(jīng)年老,白發(fā)自侵頭,暗示了歲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無常。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洛陽的思念之情。洛陽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文化城市,象征著繁華和輝煌。作者已經(jīng)離開洛陽三十年,暗示了他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追憶。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場景,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時光流轉(zhuǎn)的思考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