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 / 作者:蘇軾 |
西湖三載與君同,馬入塵埃鶴入籠。
東海獨來看出日,石橋先去踏長虹。
遙知別後添華發,時向樽前說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見,他年攜手醉郫筒。
|
|
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解釋:
這是蘇軾的《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二首》。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西湖三年與你同行,馬兒踏塵鶴歸籠。
我獨自來到東海邊,看見太陽從海中冉冉升起。
我先走在石橋上,踏過了那虹橋。
遠方知道你離別后白發增多,時常在酒杯前與你說病痛之事。
我所遺憾的是你還未能見到蜀山的壯麗景色,將來我們可以手牽手一起醉臥在郫縣的竹筒之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以次韻周邠寄給周邠的《雁蕩山圖》所作的回賦。詩中描述了蘇軾與周邠的友誼和離別之情,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念之情。
首先,蘇軾提到自己與周邠共同游覽西湖三年,以馬兒踏塵喻指自己在塵埃中行走,而鶴歸籠表達了周邠歸隱的意愿,暗示了兩人在人世間的不同選擇。
其次,蘇軾描述了自己來到東海邊觀賞日出的情景,以描繪他的孤獨和對周邠的思念之情。太陽從海中升起,寓意著新的一天的開始,也象征著希望和美好的未來。
然后,蘇軾提到自己先行踏過石橋,踏過了虹橋,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行進,同時也暗示了他在艱難險阻中的勇敢和堅定。
接著,蘇軾表達了對周邠離別后白發增多的擔憂之情,他們常在酒杯前交流彼此的病痛和心情。這揭示了詩人對友誼的珍惜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最后,蘇軾表達了遺憾之情,他希望周邠能一同欣賞蜀山的壯麗景色,將來可以一起醉臥在郫縣的竹筒之間,展現了對未來美好時光的向往和對友情的期待。
總之,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展示情感,抒發了蘇軾對友誼、離別和未來的思考和情感表達,展現了作者獨特的意境和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