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汴堤鶯 / 作者:梅堯臣 |
古堤多長榆,落莢鵝眼小。
其下迅黃流,其上鳴黃鳥。
安知舟中人,黑鬢日已少。
千里歸大梁,玉笙聞{上穴下叫}窕。
終朝不成曲,幽響在林表。
莫羨沙路行,金鞭馳裊裊。
|
|
汴堤鶯解釋: 《汴堤鶯》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古堤多長榆,
落莢鵝眼小。
其下迅黃流,
其上鳴黃鳥。
安知舟中人,
黑鬢日已少。
千里歸大梁,
玉笙聞上穴下叫窕。
終朝不成曲,
幽響在林表。
莫羨沙路行,
金鞭馳裊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汴堤的景色和其中的一些情景。詩人描述了古老的堤岸上長滿了榆樹,樹下有小小的鵝眼果實。在堤岸下面,黃色的水流迅猛地流淌,而在堤岸上,黃鳥鳴叫。詩人不知道船中的人是誰,但他們的黑發已經逐漸變少。他們將要行駛千里回到大梁(指汴京,即今天的開封),而玉笙的聲音從地下的洞穴中傳出,優美地回蕩在林間。盡管整天都無法完成曲調,但幽靜的回響卻在林外持續不斷。詩人告誡人們不要羨慕那些行走在沙路上的人,因為他們騎著金鞭飛馳而過。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汴堤的景色和其中的一些情景,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感受。通過描寫榆樹、鵝眼果實、黃色的水流和鳴叫的黃鳥,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自然環境中。詩中的玉笙聲和幽響,以及對船中人的描寫,增添了一絲神秘感和情感的層次。最后,詩人通過對金鞭馳過的行人的提醒,表達了對安逸寧靜生活的珍視和對繁忙世界的警示。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思考,展示了梅堯臣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獨特見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