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十八日 / 作者:梅堯臣 |
霜梧葉盡枝影疏,井上青絲轉轆轤。
西廂舞娥艷如玉,東楯貴郎才且都。
纏頭誰惜萬錢錦,映耳自有明月珠。
一為轆轤情不已,一為梧桐心不枯。
此心此情日相近,卷起飛泉注玉壺。
|
|
十月十八日解釋: 《十月十八日》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日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霜梧葉盡枝影疏,
井上青絲轉轆轤。
西廂舞娥艷如玉,
東楯貴郎才且都。
纏頭誰惜萬錢錦,
映耳自有明月珠。
一為轆轤情不已,
一為梧桐心不枯。
此心此情日相近,
卷起飛泉注玉壺。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梧桐樹葉凋零、枝影稀疏的景象,以及井上的轆轤轉動,展現了秋天的寂寥和凄涼。同時,詩中還描繪了西廂舞娥的美麗和東楯貴郎的才華,以及纏頭上的錦繡和耳邊的明月珠,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向往。
詩詞的賞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中的梧桐樹葉凋零、枝影稀疏,以及井上的轆轤轉動,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達了秋天的凄涼和變遷之感。
2.人物形象的描寫:詩中的西廂舞娥和東楯貴郎,通過對美麗和才華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贊美。
3.對美好事物的贊美:詩中的纏頭錦繡和明月珠,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珍視和欣賞,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對于物質和精神的追求。
4.情感的表達:詩中的轆轤情不已、梧桐心不枯,表達了作者對于情感和心靈的堅持和執著,以及對于美好事物的熱愛和追求。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寫,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情感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對于秋天的思考和感悟,同時也傳達了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