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鶴林招隱二首 / 作者:蘇軾 |
郊原雨初霽,春物有馀妍。
古寺滿修竹,深林聞杜鵑。
睡馀柳花墮,目眩山櫻然。
西窗有病客,危坐看香煙。
行歌白云嶺,坐詠修竹林。
風輕花自落,日薄山半陰。
澗草誰復識,聞香杳難尋。
時見城市人,幽居惜未深。
|
|
游鶴林招隱二首解釋:
《游鶴林招隱二首》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郊原雨初霽,
春物有馀妍。
古寺滿修竹,
深林聞杜鵑。
睡馀柳花墮,
目眩山櫻然。
西窗有病客,
危坐看香煙。
行歌白云嶺,
坐詠修竹林。
風輕花自落,
日薄山半陰。
澗草誰復識,
聞香杳難尋。
時見城市人,
幽居惜未深。
詩詞中文譯文:
郊原的雨剛剛停歇,
春天的景物仍然美麗。
古寺中長滿了修竹,
深林里傳來杜鵑的聲音。
醒來后,柳花已經凋落,
眼前的山巒如櫻花般絢爛。
西窗坐著一位病弱的客人,
他危坐著觀賞著飄散的香煙。
行走中歌唱白云嶺,
坐下來吟詠修竹林。
微風拂過,花朵自然凋落,
太陽漸漸西沉,山峰半遮蔽。
不知道澗草誰還能認識,
聞到香氣卻很難找到源頭。
有時候見到城市的人們,
對幽居生活心存遺憾尚未深入。
詩意和賞析:
《游鶴林招隱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整首詩以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內心情感為主題,展示了作者對自然、人生和孤獨的思考。
首先,詩人以郊原的雨初霽和春物的美麗妍麗作為開篇,描述了雨后春天的清新景象,給人一種愉悅和欣喜的感覺。接著,他提到了古寺中滿是修竹和深林中杜鵑的聲音,通過描繪寺廟和林間的景物,營造出一種寧靜和祥和的氛圍。
然后,詩人描述了自己睡醒后柳花凋落和山峰絢爛的景象,這種變化引發了他的感慨和目眩,似乎在暗示著事物的無常和時間的流逝。同時,他提到了西窗坐著一位病弱的客人,這個形象可能代表了作者自己,通過觀賞飄散的香煙,表達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病痛的感受。
接下來,詩人以行歌白云嶺和坐詠修竹林來表達自己的心境和情感。他在行走中歌唱白云嶺,坐下來吟詠修竹林,通過與自然的互動,尋找心靈的寄托和寧靜。然而,他也意識到風輕花自落,太陽漸漸西沉,山峰半遮蔽,暗示著自然界的變化和人生的不可逆轉。
最后兩句詩,詩人描述了澗草誰還能認識、聞香杳難尋的情景,表達了對于真實和純粹的渴望,暗示著在城市的喧囂中,人們很難找到內心的安寧和真實的情感。詩人對幽居生活的惜未深入,表達了對于獨處和自我思考的向往,但也表示自己還未真正領悟其中的意義。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內心情感的表達,展示了蘇軾對于人生和孤獨的思考。他通過描繪自然的美麗和變化,表達了對于生命瞬息即逝的感慨和對于真實和純粹的追求。詩中融入了對于病痛和人世的觸動,以及對于幽居和自我思考的向往,呈現出一種內斂而深沉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