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摸魚兒(荷花歸耕堂用時父韻) / 作者:趙以夫 |
古城陰、一川新浸,天然塵外幽絕。
誰家幻出千機錦,疑是蕊仙云織。
環燕席。
便縱有萬花,此際無顏色。
清風兩腋。
炯玉樹森前,碧_滿注,共作醉鄉客。
長堤路,還憶西湖景物。
游船曾點空碧。
當時總負凌云氣,俯仰頓成今昔。
愁易極。
更對景銷凝,悵望天西北。
歸來日夕。
但展轉無眠,風欞水館,冷浸五更月。
|
|
摸魚兒(荷花歸耕堂用時父韻)解釋: 詩詞:《摸魚兒(荷花歸耕堂用時父韻)》
朝代:宋代
作者:趙以夫
古城陰、一川新浸,
天然塵外幽絕。
誰家幻出千機錦,
疑是蕊仙云織。
環燕席。
便縱有萬花,
此際無顏色。
清風兩腋。
炯玉樹森前,
碧_滿注,
共作醉鄉客。
長堤路,還憶西湖景物。
游船曾點空碧。
當時總負凌云氣,
俯仰頓成今昔。
愁易極。
更對景銷凝,
悵望天西北。
歸來日夕。
但展轉無眠,
風欞水館,
冷浸五更月。
中文譯文:
古城的陰影,一條河流新漲,
自然的塵埃之外是幽靜的地方。
哪個家庭幻化出千變萬化的錦繡,
仿佛是仙女云織的成果。
環繞著燕子搭建的席子。
即使有萬千花朵,
此時也無法顯露出色彩。
清風拂過兩側。
明亮的玉樹在前方林立,
湖水碧綠充滿其中,
與迷醉的游客共同構成了醉人的鄉村景色。
長堤邊的道路,仍然回憶起西湖的景色。
曾經乘坐的游船在空曠碧波中漂蕩。
當時總是懷揣著登上云端的憧憬,
仰望中感受到過去與現在的變化。
憂愁容易達到極致。
更對著景色沉思凝視,
悵然地望向天空的西北方。
回到家中,日夕之間。
只是不停地轉身輾轉無眠,
風吹拂著窗欞,水館清涼,
冷冽的月色浸泡著午夜五更時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富有詩意的鄉村景色,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回憶的情感表達。
詩中描述了一幅寧靜幽遠的畫面,古城的陰影和新漲的河流營造出一種寧靜的氛圍。作者提到了一個家庭幻化出千變萬化的錦繡景象,仿佛是仙女云織的成果,給人以神秘和奇異的感覺。這種奇異之美與周圍的自然景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即使有萬千花朵,也在此刻失去了色彩。這種對比營造了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
詩中還描繪了清風拂過的情景,玉樹的璀璨和湖水的碧綠構成了迷人的鄉村景色,讓游客沉醉其中。長堤邊的道路勾起了作者對西湖景色的回憶,曾經乘坐的游船在碧波中蕩漾,這些回憶與現實之間的對比令人感慨。詩人表達了對往昔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感慨,同時也展現了時間流轉所帶來的變化和情感的復雜性。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愁苦和對景色的凝視。詩人感嘆愁苦容易達到極致,對景色的凝視也帶有一種憂傷的情緒。作者懷揣著過去登上云端的夢想,但現實與過去有了巨大的變化,這種對比令人感到憂愁和無奈。
最后幾句表達了歸家后的孤寂和不眠之夜。詩人展轉無眠,窗欞隨風搖晃,水館清涼,月色寒冷。這種冷冽的氛圍與前面描繪的田園鄉村景色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進一步凸顯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憂愁。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獨特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對過去與現實的對比思考。詩人通過描繪細節和情感表達,傳達了對時間流轉和生活變化的感慨,以及內心的孤寂和憂愁。這首詩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