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同年求德興俞氏聚遠樓詩三首 / 作者:蘇軾 |
云山煙水苦難親,野草幽花各自春。
賴有高樓能聚遠,一時收拾與閑人。
無限青山散不收,云奔浪卷入簾鉤。
直將眼力為疆界,何啻人間萬戶侯。
聞?wù)f樓居似地仙,不知門外有塵寰。
幽人隱幾寂無語,心在飛鴻滅沒間。
|
|
單同年求德興俞氏聚遠樓詩三首解釋:
《單同年求德興俞氏聚遠樓詩三首》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組詩。以下是對這組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云山煙水苦難親,
野草幽花各自春。
賴有高樓能聚遠,
一時收拾與閑人。
無限青山散不收,
云奔浪卷入簾鉤。
直將眼力為疆界,
何啻人間萬戶侯。
聞?wù)f樓居似地仙,
不知門外有塵寰。
幽人隱幾寂無語,
心在飛鴻滅沒間。
詩意:
這組詩以"求德興俞氏聚遠樓"為題,表達了作者蘇軾對于遠離塵囂、追求心靈自由的向往和思考。詩中通過描繪云山煙水、野草幽花等景物,抒發(fā)了苦難與親情的復(fù)雜關(guān)系。高樓成為聚集遠方的象征,讓人們能夠暫時擺脫瑣事與繁忙,與閑散之人一同欣賞美景。
然而,青山和云霧卻無法被完全束縛,它們自由地散開、卷入簾鉤之中,這與人們無法完全掌控和擁有自然之美的現(xiàn)實形成了對比。作者將眼力比作疆界,以此表達了自己對于心靈的追求不應(yīng)受到界限的限制,而應(yīng)如萬戶侯一樣廣闊。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樓居之人的生活境界,他們被形容為地仙般的存在,隱居于樓中,與塵寰隔絕。然而,這種隱居并非完全理想化,因為他們對外界的存在幾乎一無所知,幽人隱幾寂無語,只有心中的飛鴻(指思緒)在他們之間穿梭。
賞析:
這組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蘇軾對于遠離塵囂、追求心靈自由的向往。作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共享。高樓象征遠方和自由,成為人們聚集的場所,讓人們暫時遠離瑣事,享受美好的時光。
然而,詩中也隱含著作者對于人無法完全掌控自然的無奈,以及隱居生活的雙面性。盡管樓居之人可以遠離塵寰,但他們也與外界隔絕,對外界的了解和溝通變得有限。整首詩通過對自然、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的描繪,表達了蘇軾對于內(nèi)心自由、追求心靈升華的追求和思考,展示了他獨特的生活哲學(xué)和情感表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