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春臺(送徐意一) / 作者:趙以夫 |
繡地殘英,畫空飛絮,東風又送春歸。
雨足郊_,相將翠密成帷。
燕鶯猶戀芳菲。
向枝頭、葉底依依。
留春不住,綠波渺渺,碧草萋萋。
錦帆開曉,彩仗迎熏,峰回路轉,月淡天低。
紅云影里,群仙報道班齊。
九奏簫韶,算人間、無此塤篪。
步新堤。
金鼎調羹也,梅子黃時。
|
|
燕春臺(送徐意一)解釋: 《燕春臺(送徐意一)》是一首宋代趙以夫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燕春臺(送徐意一)》
繡地殘英,畫空飛絮,
東風又送春歸。
雨足郊原,相將翠密成帷。
燕鶯猶戀芳菲,
向枝頭、葉底依依。
留春不住,綠波渺渺,碧草萋萋。
錦帆開曉,彩仗迎熏,
峰回路轉,月淡天低。
紅云影里,群仙報道班齊。
九奏簫韶,算人間、無此塤篪。
步新堤。金鼎調羹也,梅子黃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春天的場景,以及送別徐意一的情景。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抓住了春天的細微變化和美麗景色,表達了壯美的自然景觀和人生離別的情愫。
詩的開頭“繡地殘英,畫空飛絮,東風又送春歸”展現了春天的到來。花瓣隨風飄落,細雪般的柳絮在空中飛舞,東風又將春天帶回來,營造出一種溫暖歡快的氛圍。
接下來的幾句“雨足郊原,相將翠密成帷。燕鶯猶戀芳菲,向枝頭、葉底依依”描繪了郊野中春雨的豐沛,形成了一片翠綠的屏障。燕子和黃鸝依然留戀著芳菲的景色,不愿離去。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送別場景。“留春不住,綠波渺渺,碧草萋萋”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留戀之情,但春天終究無法停留,綠色的波浪漸漸消失,草地也變得黯淡。
“錦帆開曉,彩仗迎熏,峰回路轉,月淡天低。紅云影里,群仙報道班齊。九奏簫韶,算人間、無此塤篪。”這幾句描繪了離別時的熱鬧景象,錦帆張開,在晨曦中迎接離別的人,山峰回環,月亮淡淡地掛在天空。紅云中出現了群仙,伴隨著美妙的音樂,形成一個壯麗的場面,詩人對離別場景進行了華麗的描繪,表達了對徐意一的深深思念。
最后兩句“步新堤。金鼎調羹也,梅子黃時”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離別時的心情。詩人希望徐意一可以踏上新的道路,前程似錦,就像煮飯時金鼎調羹,正值梅子成熟的時節。
整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春天的美景和離別的情感,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春天和友人的眷戀之情。同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和表現力。這首詩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表達,展示了宋代詩歌的特色,同時也傳達了人們對于春天和離別的復雜情感。 |
|